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去买熟食,售货员收了费,拿出个本子说,阿姨你登记一下信息,领赠品。“赠品是什么呢”?她说,一个不锈钢盆。“啊,我们不需要这个盆,谢谢”。售货员过意不去,又拿出个小草莓,说,“打开就是个小包包,购物装东西”。我说,这个也不需要,家里有。然后拿着熟食放到双肩背包里,里面还有没用塑料袋装的蔬菜。

免登记,不领取,不仅为了保护隐私,还有白给也不要的理念。

很久了,买菜都不用塑料袋装,直接放到自己的袋子里:食堂买饭,有时会带着食盒或自家的小锅;买新鞋时,都不会要包装盒,买衣服一般也不要纸袋子,直接装包里了。

别说,这样做了两三年,家里包装用的塑料袋和袋子大大减少。虽然也没有什么人要求,但外面刮大风时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就会由衷地内疚,于是很自然地减少包装。

想想,平素我们对于很多事批判得挺多,都是埋怨别人,似乎和自己关系并不很密切,那些举手之劳的小环保还是没有深入人心和为大家所接受。

早上小集市买菜回家,每个人手上都一指禅般提着塑料袋装的四五样菜,有些菜还会要求商贩“再套一个袋”。基本每个家庭每天会有十几个几十个各种塑料袋吧?外卖食品就更增加塑料垃圾,物品快递也是会保障安全而加上更多包装袋。

生活越繁复,垃圾产生越多。据说,一个三万人参加的马拉松比赛可以产生一百吨垃圾,还有大小长假的超员旅游,种种景点每天都是垃圾遍野。甚至以前人迹罕至的珠峰,都堆积了大量垃圾,要靠人背到山下处理,多高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啊!

处理这些东西的成本,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所有的投入包括捡拾垃圾的环卫工人的收入,只要是财政拨款,就都是纳税人的钱啊。

出国回来的人,经常讶异有些国家街头并没有不停打扫的环卫工人和巡视街头或指挥交通的警察,岂不知那样做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社会成本,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更加需要的地方,更加重要的是因为有全民素质作为保障: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垃圾+垃圾严格分类。

之前我也会经常抱怨一些素质引发的事,但现在很少指责别人素质不高,也不声讨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你怎样世界就怎样啊”。不能一边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自己什么都不做,在线等环境变得宜人宜居,世界一片清明啊。

至于那些促销用的各种赠品,基本都是质量一般的东西,也没法用,不要钱白给也不能要。拿回家成为鸡肋,然后再次成为垃圾被处理掉,还是增加垃圾成本。这些年大家高呼断舍离,一时间成为时尚标识。其实断舍离不仅仅是家里的收纳整理,还有我们个人对于物质总体的态度调整。

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白给也不要;需要的东西,三思后再购买;不用的物品,进入二手传输链条。这是基本的生活态度,和省钱有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大概这也是对于断舍离的破解。断,是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有些东西如果只是暂时需要,用过后可以送给需要的人,资源重复使用其实是个好办法。二手货物,产生二手生活,省钱之外也是好生活态度和环保措施。

女儿的孩子一岁多时想换掉婴儿床。旧床用了一年多,处理卖了150元,加了一点买新床,可以用到十几岁,床档是二手的,10块钱,开车半小时去人家取回来了。这使我想起女儿小时候的床,是哥哥同事家送的,据说那家五个孩子都用过那个婴儿床,哥哥的两个女儿用过后,给了我姐姐的孩子用,然后又接力给我女儿。算起来,差不多十个孩子用过这只小床。

后来那个小床送给我朋友了,不知所踪。这是社会资源的节俭,也是烟火气的传承。二孩三孩,独生到多子女,未必每样东西都是新的,二手三手,物品传递中,给物质增值,也增添了灵动的人气。

我们用过的不少东西不需要的时候马上送人,不仅是物品还有书籍。一次送出百十本给小型图书室,让更多人阅读。并且早几年开始阅读电子书,减少家里纸质书的囤积。

渐渐,只要需要,不需要白给也不要,成为了生活基本原则。这看似简单的生活态度中有很多不简单的放弃和选择,需要很多年的体悟和自省才能懂得。

前些年收拾夏天衣物时,发现太多衣服几年都没有穿过。于是对自己旧时生活产生了很多批判。有些衣服,居然每一件同款都好几个颜色。当时购买的理由就是:胖。感觉遇到合适不容易,就放手买来换着穿。现在,时过境迁,此时非彼时,没那么多场合需要换装,并且简单生活的原则深入心里,自己已经非常不喜欢多多益善了。

那一年确定:三年不买新衣。以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三年过去,发现如果从心里缩减对物质的欲望,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多了。

不仅会及时处理不再使用的物品衣着,别的生活用品只要不需要,白给也不会拿回家。买东西的赠品,之前会要想带回家留着送人,但现在不会带回家,再次转手也很麻烦。

越来越发现:每减少一个生活环节都距离简约更接近。而简约和简单,不该只是口号,该是生活的细节,是家里家外的一种生活意识和具体做法。

不需要的,白给也不要,其实先要过自己的心理关。贪小便宜的心理大家谁都有,商家也是瞅准了这个心理,用很便宜的东西作为赠品来争夺顾客和市场,这很能理解。

对于每个人喜欢占小便宜的习惯和心理也很能理解,因为自己也是时时会有。有时网上买日用品,被提示说,“买199减100”,可能自己想买的不过就是一包纸巾,十几二十元,但为了凑够199,费时费力找很多并不马上需要的东西,下单之后还以为占了很大便宜。可从来都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啊,好多东西买回来需要用时间收纳,一边收拾一边嘀咕极度鄙视自己“真是爱占小便宜啊”。

我们普遍贪小便宜的心理这些年被各种骗子利用得非常充分。有一次遇到邻居,告诉我说:赶快回家拿身份证到门口登记,明天去超市领瓶油。很想阻止她,但终于忍住了,想到这样一位有高级职称的人尚且如此,难怪骗子们会屡屡得逞,骗的很多大妈大爷不仅主动拿出身份信息,还会轻易把一辈子存的钱都拿去买保健品或者参与高息集资等等。

当然不仅是大爷大妈,高利贷深入大学校园,很多网络诈骗直指高收入群体,被骗数额大到吓人。开始不过是给点小小的甜头,然后步步为营掏空口袋。看到境外破获的网络诈骗案,参与者都是非常年轻的人,他们拿着编纂好的脚本,利用话术一步步诱人入网。其实说白了,无非是看透了人的某些贪欲本质,以此打开缺口达到目的。

因而恪守白给也不要来抵御目前的种种诱惑骗局,大概是个守住自己钱袋子的办法,是自己家的安全守则。

日常严守白给也不要的原则,估计家里首先不会有那么多物品堆积,时常感觉自己和垃圾生活在一起;其次生活目的更加明确,会有时间去做些更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未必非要趋之若鹜去争那些荣誉或者面子;然后也会非常有效地把骗子杜绝在家门外。

嗯,白给也不要,最后还有个环保的意义。这几年垃圾分类的推广卓有成效,早一天开始减少家里的包装用品和不需要的七七八八,对于适应缩减垃圾数量一定非常有效。真的,别看大家都说垃圾分类如何利国利民,真的开始分类,每天自己细分,才会知道对过往的生活习惯冲击很大。

不要不需要的一切,在阔大的空间里,清明生活,谁说不是一种增加心理内存的方式呢?

祝您旅途愉快,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