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11月还有暖阳。

天气晴好的时候,晒着太阳出行,感觉还不错。但北风在蓄积力量,预备着把冬季带来。

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做着自己的冬藏,不仅那些冬眠的动物早早准备蓄积脂肪,冬天依然活跃的松鼠也早就采集了很多籽粒回巢,而路边眼前的植物,都在纷纷落叶保持水分和养分,为好好的活过冬天准备着……

我小时候在北方生活,冬藏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生活储备,印象特别深刻。通常都是过了国庆节就开始拿着分配的票证排队买回家冬储物质:大白菜、土豆、萝卜、煤,其实也只有这三四样。

在漫长的冬天里,家里的菜不是土豆就是白菜,不然就是土豆+白菜,萝卜一般都用来腌咸菜。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菜窖,深到两米左右,竖个自制的梯子下去,有简易木头钉的,也有绳子做的软梯。一般都是左边土豆萝卜右边白菜。因为大人上下比较不方便,都是指使孩子下去,晚饭前我妈就叫着我小名说:去菜窖拿棵白菜,再捎棵葱。

除此之外,每家还有几口缸,大号的腌酸菜,中号的腌咸菜,小号的做酱。缺油少肉的日子只能用咸味和酸味调剂。因此,现在六十多岁的人还保持着腌制的技能,有时我在梦里会有家里厨房摆满了黄豆坯准备做酱的情景,醒来不知身在何处,以为穿越回几十年的生活里去了。

是的,那时候是无冬储不生活。冬储,就是人最需要的物资冬藏,用以保证身体的热量和基本营养。那时因为周围胖子很少,所以恭维人的话都说:长得白白胖胖的,多好。

转眼,几十年的渐变,现在已经忘记冬储的事儿,而一代代的后浪们,根本也不知道冬储为何物。物质丰富,物质流通便捷,快递成为日常。即使喝瓶水,马上叫快递也是分分钟搞定,什么都不用储存照样过得吃喝不愁。邻居的房子租给一个小公司,经常看到外卖提着一个奶茶或几杯咖啡送过来。

但今年疫情初起时,被禁足在家的人们,忽然感觉出家无隔夜粮的尴尬与急迫,那时才知道父母祖父母们习惯把冰箱和阳台塞满食物坏习惯的历史渊源,并且发现那样做也并非一无是处。于是年轻的网购达人们迅速把很多方便食品买回家储备,有些东西居然短时间售罄了,一再补货,比如午餐肉等罐头食品。并且迅速带红了很多速食的重口味食品,像自发热的火锅一类。虽然知道不太健康,但解馋啊。

和平环境中的大家,在疫情期间感觉到了家里必要储备的重要。

是的,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忧心忡忡,基本都是生活经验产生的直觉。因此疫情远没有结束的现在,一直在警醒的状态中。不要专家提醒,自己也会经常自问:如果……怎么办?还会检查家里的样样数数东西有多少、放在哪里、保质期是何时。

想到之前生活中的冬储,不是回忆过去,而是面对未知,宁可想得更加严峻也不为过。

有这样的准备的当然不是少数人,很多人家里储备了疫情的应急物资,从口罩开始到基本生存的食物。经过了相同又不同的疫情日子,终于知道生活中“狼来了”不是一个讲给孩子的寓言,而是每个人都已经遇到今后可能还会的遇到现实。

前时,济南曾经流传一个说是官方发布的应对紧急情况的家庭储物清单,足足列了几十项的三张A4纸上,都是日常需要但很多家庭基本不会储备的七七八八。

储备还是不储备?储备多少品种和数量?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面对疫情“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状况,我们并不知道之后的狼来了是在何时,只要发现就要及时灭火,因而掉以轻心是一定不敢的。并且随着国门的渐渐开启,心里的弦不能松,物质的充裕准备也就相对主动和心里有数了。

十月过去时,温度适宜。逐一盘点家里的防疫品、口罩、消毒用品、食物、常用药品、个人应急生活用品……还对照官方的清单做了增补,虽然那是一张全灾难的应急建议清单,不过有备无患的备,是为了生存的藏,细致周到是没错的。有些保质期临界的食品放到明处准备吃掉,替换装放在储备物资中,不缺项不漏项。经过了年初的紧张和略显慌乱,现在做这些都是有条不紊心里有数的。

不会去抢购,只是要少量储藏。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还有适量的肉蛋奶,在北阳台放几颗大白菜或者土豆,这些都是适量存放,及时更换的。国外疫情中要大家储备两周的食品和基本生活用品,大概这个时间和储存适度的物品也是一个世界的共识吧。

基本上,局部的疫情不会影响物资供应,但自己掌控两周的生活物资,还是需要的。不仅是现在,即使疫情过去,这种储备也是应该作为家里的一个必然需要。避险减灾这事儿,首先是自己要做而不是傻傻等着别人的救助。

在很多危难中,能活着是最基本的,接下来就有很多不同的活法。好与不好,中间隔着好几个等级,遇到不测时,会彰显生活能力的优劣。

2020年疫情突起到禁足隔离,每个人都是亲历的。所有经历中,大到财务境况小到一羹一餐,无处不在显示基本生活能力。被环境所左右是很普遍的,慌乱,无序,找不到真实信息源……如此等等。但同样环境中也有人左右自己,迅速进入新环境,开启生活新模式。

不说那些迅速找到新投入的企业,靠着快速的转型做防护用品赚钱,只是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会比较出太多的不同。而避险意识强的人,对于很多事情敏感度也高,会在人无我有的时候显示出自己沉着来。

生活能力是活着和活好的基本能力,平日里较强的生活能力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小确幸和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遇到棘手的事情,外卖不能送达时,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来确保自己依然好好活着。

虽然疫情的几个月里,增长迅捷的行业是外卖和快递,但从危机意识的角度说,还是从依靠自己出发,来比较全面的准备和储藏。

不仅仅是食物,需要储藏的东西多到可以列表表示。

财务。无现金时代,家里手里备有现金,也是遇事不慌的一种保证。并且不能继续以月光族为荣,万一几个月不能出门上班,还是要账面上有点钱才能平安度日啊。

身体。最重要的冬藏是自己身体和精神能量的蓄积。

强健的体魄和自身免疫力是抵御灾难的最有力保障。入冬之前,适合外出活动的时候坚持健身,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全面合理,在各种场合包括家庭餐桌都实行分餐,起居有常,食饮有节,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庭日常卫生……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为身体做渐进的蓄积,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凛冬。

心理。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困窘的勇气,有时来自对于困窘本身的预测和了解。在我们习惯人云亦云的信息传播圈子里,找出基本正确的信息渠道才可能有比较好的判断与应对,也才会不盲目陷入慌乱。

情感。冬藏中更多关注关照家人,彼此有更多的依赖报团取暖。

从农耕时代走来,我们的文化里一直就有冬藏的概念。《墨子三辩》里说: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在冬天,蕴藏和含而不露,一直是比较传统的说法。

现代生活,地球变暖,科技使得室内恒温,户外衣着保暖,对于严寒和凛冬,我们的敏感度普遍变得小了很多。毕竟我们多数人都不是春耕夏耘的农夫,因而对于秋敛冬藏也就概念淡漠。但四季不鲜明时,还是需要顺应四季,在不一样的冬天里冬藏更加必要。

面对可能会来的不一样的冬天,养精蓄锐是自己的主动能量守恒,也是提高免疫力的积极措施。

冬天会来,但冬天也会过去。来来去去,不过是几个月,希望我们都有所准备的过个安然的冬天。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