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朋友生日,精挑细选礼物。最后买了一只微型充气筒送给她。必须惊叹科技进步的神奇,那气筒只有手机大小,非常精致。

给她生日卡上写着“随身带着这只小小的气筒,可以给自行车和汽车充气。借以提醒给身体和心灵适时充气,精心保养。并且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互为充气筒。”

哈哈,看起来是小资一回,其实话中有话的。

朋友前年查体后做了比较大的手术,没有被吓着也没有混不吝,聪慧理智对待自己的治疗,适应手术后很多器官变了位置的不适,然后正常人无异般地生活着,其生命态度着实让人敬佩,也经常激励着我进入晚年后的生命,在一起时便会犹如充气般充实和被感染。

有时愉悦地感到,身边有这样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虽然这个财富是日积月累才会发现和得到宝藏。

记得早前还年轻时,感觉生活也是百般不顺利,虽然很多不顺利是自己能力不逮造成的,但依然时时会有抱怨和委屈。那时没有互联网,打电话都不太方便,都是写信。有一次在信里透露了自己对生活比较消极的情绪,收到信的老友回信说,能把一个节目做得这么生动的人,也一定会把生活琐事处理妥当的,你有这个能力。

写信的老友早已仙逝,但他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我生活的充气筒,并非那种听我唠叨出气之后给我打气鼓劲的充气筒,而是细言慢语不经意之间传递生命动能的充气。那些写在毛边纸上的信,只言片语也都饱含生活智者的气息,真是不可复制的励志之书。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人与人是可以互为充气筒的,在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能量去感染与激励彼此,不是空洞的言辞,而是用对每件事的切实态度来加能量。

有一次很想因照顾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而和一位大姐吐吐槽诉诉苦,但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她说很少有时间出来,家里几个人轮班照顾不能自理的父母。她讲述日常的状态特别平静,没有一点怨怒和委屈抱怨,说,我们现在都成了很好的护理师了。她的姐妹也都因为把父母照顾得这么好而感到很有成就。

那时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感觉很多情绪自然烟消云散去了。

但这样的人和机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属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种稀缺,并且即使朋友是心理咨询师,也不会随时随刻给人充气的。所谓的充气,不过是情绪与生活态度的相互影响与感染,这样的际遇也不是俯拾即是的。

所以更多的充气是要自己完成。

解开一个心结,疗愈一次伤痛,走出沮丧,保持平静,找到快乐,有时只是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一个电影,或者倾听一次谈话,体验一种经历……这便是给自己的生命充气了,有时是自然的,不自觉中完成,然后感觉神清气爽。也有时是强制的,换个环境换种心情,放空自己从新开始,或者做专业的咨询,从心理到身体来个充气和充电,以更好的自己面对世界与人。

充气或者充电,没有捷径,是一件需要变成日常的历练。

即使我这样最没有压力的退休老太太,也是很多情绪时常转换,影响自己。毕竟没有人生活在真空里,周遭的一切都会作用自己,并且因为心理承受力降低,人变得又敏感又脆弱,能够经受一波三折能力时时递减。尤其身处老龄社会,独生子女的养老难题横亘在眼前,很多老年人晚景凄凉,每天看见听见面对的事情,经常会刺激到我。遇到具体的老龄歧视,也难免会悲观和沮丧。

很多时候,会学做“好脾气大婶”,躲避和逃离一些容易产生不愉快的环境,只在自己认为身心安全的范围生活。但只靠息事宁人远远不够,生活的很多问题必须主动面对才能解决。

今年家里的网络需要重新安装,我们去了营业部门登记,说回家等着吧,可能你们的小区需要扩容。我们通情达理等了一周,其间都不好意思去催促,直到第二周看到依然没有动静才又去营业厅问询,还是让回家等着。等待的时候心情就收到了影响,对于“又敏感又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如鲠在喉。

到了忍无可忍的第三周,有打电话恐惧症的我只好拿起电话投诉。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问了基本情况说一会儿答复,结果答复就是继续等。这次好脾气大婶我说:对你们办事效率和态度不满意,对你的答复我也不满意。现在你告诉我应该如何向你的上级部门投诉,如果不能我会投诉消协或者媒体。

后来呢?

没有后来,第二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晚上网络就安装好了,所谓扩容不过是一位师傅过来调整了一个设备。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其实是一次对于晚年生活中过分追求息事宁人心理的调整和充气。生活中很多不如意,一味逃避躲避是应对,主动面对知道如何维护自己权益来达成目的,则会产生新的自信,从失意的情绪里走出来。

给自己充气,精心维护保持内心的平静安宁,尽可能减少外界的嘈杂带给自己的不良情绪与心态,是一个人心理承受力不断加强的过程。

在职场,挑战多多,也迷失多多。为了生存的工作,为了理想的事业,有时会遇到太多的挫折。尤其今年疫情的影响,波及的行业和人数不胜数。在大疫之年给自己充气,是个时时的任务。不同的年份,该有不同的心理预期,在这个百年不遇的时候,把安全生存作为最大的目标,以此为原点扩大自己的行动范围和目的指向,是必要的调整。

是的,给自己充气未必都是勇往直前不断加压,以退为进也未必不是避险和减灾。有时暂时的退却调整,可能会是很好的能量补充。甚至无所事事去海边和深山住几天,晒晒太阳爬爬山放空自己都是充气。

不过,不管怎样的调整,都不是放弃,只是为了再一次重启做准备。

并且,时时的充气不是刻意的励志培训那样的形式,只是自己的心理修复、营养和建树,是随时随刻都能进行的一件事。2020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经历了磨难,相同的磨难中,不同的人生态度已经展示出各自的因果关系。网课,在家上班,暂时离职,重新尝试新的职业……看起来暂时停摆的生活,一切都没有停滞,气可鼓而不可泄,不但不可泄,还要时时补充。

行动力是最好的充气筒,今年夏天我和老伴几次开车出门,每次往返一千多公里。周围也有朋友提醒:有高铁不坐开车,不是六七十岁的人该做的事。我们笑而不答,只是在心里说:没有什么是需要自己限定年龄的,只要能做的事一定要继续做。即使有点累,也还是自得其乐的。

累,这个字,已经成为常用字,几乎没人不说自己很累、太累。各种不同的累,身体精神和心累。

前时去青岛看望生病的亲戚,听他们很乐观谈论病情和处理方式,令我肃然起敬。打气、加油、理解、解囊,只是表示支持的态度。晚上看到有微信来,打开时看到亲戚的致谢问候,然后一条说“林阿姨,我太累了”!心一下就皱起来,病人家属的累,不仅是体力,还有心智和选择,并且动用全部财力人脉运作的累。

我很久没说话,然后写:理解,加油,但这口气不能松,松了这口气,一切的累会加倍来,更累的同时还会非常不自信了。那边的亲戚迟疑了一会儿,回复说:嗯,我不松气,阿姨你要经常给我打气啊。

我会经常用不同的形式给他打气的,但其实他的状态对于我何尝不是一种潜在的鼓舞呢?人与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相互激励,因此感觉无论何种处境都不孤独,并且有支撑的度过各种难关。

互为充气筒,并且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充气,2020年,尤其需要。

我送朋友的微型充气筒是个小小的科技产品,能给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充气,随身带着很方便。这个礼物的隐喻就是:时时充气,精心养护。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