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不,不是写给18岁正值青春的人看的。

  不是不想给他们看,是他们没空看,都忙着高考什么的,压力山大,哪有功夫看这闲篇子?只是写给飞机上的各位。虽然早已不是青春18岁,或许孩子都已青春18岁,但青春18岁是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回溯。

  先想想自己的青春18岁吧——

  读书了,工作了,为爱离家出走了,上山下乡,当兵,出国上学,记不得了有点混乱。18岁的事情可能开始变得遥远而模糊了,更多的年份涌来,生命总是前行而不经常去回顾。

  我也是,18岁的日子基本没有特别的印象。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那时没有现在金贵,没记得爸爸妈妈给过个隆重的18岁生日,告诉自己成年了。同时18岁正经历着文革,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我们那代人,不到18岁就已经少年老成,下乡的做工的当兵的,命运给出的安排只能很自然地接受,别无他法。青春18岁的生命涌动,在社会整体的潮涌中被抹杀和忽略了。和后来的青春18岁比起来,缺少了太多的情节甚至章节,而多出来的都是扭曲的未成先老。

  后来的青春18岁一代代人都越来越回归生命的本意。18岁的生命没有上几辈那样的整体浩劫,因此18岁的心灵有条件繁复多彩个性张扬。即使有更多的青春烦恼,也是整体幸运笼罩之下的,衣食无忧,前程多种选择,允许个性与共性一起存在,还知道世界是怎样的,有条件随时一脚迈出国门。

  这样的青春18岁与父母辈的青春18岁是不能比较的,因此目前青春18岁的烦恼之一是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太多的不了解产生的不理解,干扰着父母和孩子,使很多家庭亲子间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与方式,使得太多的青春18岁被误读曲解和压抑。同时,也烦躁着更年期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对照当今的青春18岁,找到的疑问和不解使自己不能释然。

  青春18岁,原本就是矛盾和问题的年龄。对这个世界,对世界的事物与人,由着很多的质疑引发好奇,然后去探索和征服,是所有18岁人的特质。允许和宽容,应该是社会的基本态度,理解和支持,应该是家庭的共识。

  朋友18岁的孩子高中毕业,想为班级的纪念册出去拉一笔广告费。父母极为支持,帮孩子一起制定方案。结果这个18岁的帅哥成功为班级筹到了印刷精美纪念册的款项。知道这件事之后,扪心自问:如果女儿18岁有此举措,我会是支持还是反对?我支持的方式会不会是出钱赞助而变相阻止孩子的行为?答案不是很乐观。

  面对青春18岁的那些奇思妙想,由衷赞赏的家长不是很多。家长更加功利更加实际,即使支持孩子做些公益,好些是为了将来的履历更加漂亮,出国的时候能够舒畅一些。而这正是18岁的孩子们所反感的。

  早年有朋友的女儿在济南读大学。周末会找我蹭个饭说说话。有一天这个孩子一进门就说:“阿姨,我需要吃点好东东,刚刚无偿献了血。啊,你不用着急,今天我18岁生日,这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我很自然地问:你妈妈同意你这么做吗?那孩子大大咧咧地说:“这还用妈妈同意啊。”

  看到此处的妈妈和爸爸们,你们会同意孩子18岁把无偿献血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吗?如果孩子没有征得你们的意见而去献了血,你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态度呢?

  不要回答,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是需要知道和重温青春18岁的感觉。进而因为这感觉而更加尊重敬重青春18岁的生命,达到尽可能多的共识,跨越代沟。

  有一天,我应邀去和一群18岁已经被保送大学的高中生对谈。谈的主题是:一起成长。我开宗明义说:不是讲你们的成长,你们已经成长起来了;是讲你们和父母一起成长,也不是讲父母带着你们成长,而是你们带着父母成长。

  那些高中生有点震惊:一贯以来不都是父母带着我们吗?我们能带着父母吗?

  当然。

  现在的青春18岁,无论体能智能都达到很好的状态。他们的知识储备足够,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足够,他们见多识广,他们引领着父母一起进入更好生活的能力足够。只是,我们对他们的发现不够,信任不够,发掘不够,依赖不够,他们甚至很少想到自己对于父母的引领责任,也真的无从做起。

  但事实是,青春18岁孩子的父母虽然正值壮年,可在很多方面已显出疲态,需要有一些更新和重启,而孩子此刻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说法有点颠覆习惯,一直以来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鲜有说孩子是老师的。可青春18岁的孩子难道做不了我们的老师吗?一定可以的。

  青春18岁可以做太多事情了,只是我们不习惯他们的承担,没有给他们承担的机会,也没有要求他们承担。然后有一天,当我们发现孩子对于责任、对于承担一无所知的时候,会去怪罪他们力道不足没有承担。这是很不公平的。

  12年前牵着孩子的手入学的爸妈,现在和孩子的牵手,应该有点变化:可以很欣慰地把自己的手放在孩子的手中,让孩子牵引着开始不同的生活。

  让青春18岁的孩子告诉我们很多新鲜的事情和想法,教会我们一些与世界接轨的技能,还有共享新的信息与发现。看一场18岁喜欢的电影,听几首他们在听的歌,和他们聊聊喜欢的女孩子、男孩子,读几本他们读的火星文书籍。把家里的事情分担给他们,财务的状态告知他们,让他们陪着去医院查体诊疗,请他们替代自己照顾长辈……在共同的经历中自然交流,青春18岁们逐渐变大变强,而爸爸妈妈逐渐变弱变小。不是真的变小变弱,而是被青春18岁衬托出来的。主动示弱,未必不是一件聪明之举,而父母的一味强势,很可能会使18岁的孩子压抑和局促。

  把自己的手放到孩子的手里,请他们牵引着一同前行,和他们一起成长,是信任,更是使命。有位帅帅的18岁男孩说:我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一封信,信里说“孩子,既然你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就一起成长吧”,但我没有想过要带着父母一起成长,不知道该怎样做,阿姨,你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吗?

  看着他清澈的眼睛,我说:父母求拥抱,希望和长大的你们有肢体接触,相互抚慰;父母求了解,希望知道你们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即使有的父母偷看你们的手机和电脑,多半是好奇;父母求沟通,新的沟通方式应该由你们和父母一起建立;父母求理解,希望你们多一点温情而不只是耍酷。

  “青春18岁们”笑着鼓掌接受我的建议,有些孩子似乎第一次知道父母的这些需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宿命,谁也不可违抗和逃脱。所有的青春18岁,都是有责任的开始,对自己、对家人、对未来,所有的承诺始于青春18岁。即使在高考的重压下,青春的活力依然,很多的梦想都在形成和践行中。

  自己的青春18岁实在太模糊了,但女儿的18岁却记忆深刻。

  那一年,她关注了一位单亲妈妈的博客,其中很详细地写了那位妈妈给自己4岁女儿医治白血病的过程。有一天女儿对我说:“你了解白血病吗?”我说:“了解。”她又说:“你了解骨髓干细胞吗?”我说:“了解。”她接着说:“我想去捐献,你同意吗?”我说:“你了解白血病吗?”她说:“了解。”我又说:“你了解骨髓干细胞吗?”她说:“了解。”我说:“你了解捐献对于你自己身体的影响吗?” 她说:“了解。但可以救一个人,你同意吗?”我想了想说:“只要你考虑好了,我同意。”

  于是,这个表面看起来很有点愤青的女孩子,在她18岁夏天的一个早晨成了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在那个夏天,我知道了青春18岁的力量,知道应该把手给女儿,由她牵着我走过余生。

  青春18岁。我们都曾有过青春18岁,就是这样。

  啊,不沉浸在18岁中了。

  飞机快着陆了,祝各位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