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前时看到消息说,几个闺蜜一起花几百万在山清水秀之地造房,要将来抱团养老。虽然现在她们还如花似锦,但有备无患,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还带着浪漫带着美好愿望。

但很可能这所房子造起来会做它用,未必真的如闺蜜们所想那样一起养老。一来几十年之间大家的变数都太多,再说也许那时候只想自己居家养老了,或者以后社会福利更加保障,不用自己的房子也能抱团在别处养老啦。

逼近时闺蜜们有抱团养老的理想和动议,现在动辄就听说在说要抱团养老。真老了的人,哂笑一下摇摇头:嗨,都是没有老的人随口那么一说,姑且听之吧 。

真老的人不会说这么理想的话,现实太骨感了。抱团,要置换房产去养老地产买个居住权,然后需要找到一起抱团的好朋友,等好朋友有条件和自己抱……等到一切具备时,可能彼此都抱不动团了。

因此,真的抱团养老,要四十岁就开始准备。找到能一直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运作来这件事,并且还要有类似法律条文那样的种种缜密规定,防止变卦早退和友谊的小船突然翻掉这样的变化,或者在渐渐老去的过程中出现的其它改变,总之,是个复杂的系统。那些有钱有梦想的的闺蜜早做策划时间点是对的,但到时候会怎样,都先不做评判,起码立意很不错,至于之后的时空变化,就让之后的现实回应好了。

抱团养老的动议,真是个有理想的创意,是基于目前养老现实的不理想而提出的,不管可实施行性如何,起码大家知道养老方式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并非只有一条路径大家都拥挤着老去。

十几年前,曾经看过几十间养老院,为了找一间差不多的地方安置失智的妈妈。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返,实在不能把自己的亲人送到那么凑合的地方去,只好请了两位家政服务到家里来照顾妈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妈妈安详离世。

这些年,养老机构比之前多多了,但还是多不过变老的族群。非常典型的老年社会中,养老这件事已经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尤其独生子女家庭,没有三头六臂的独生子女,还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生养二胎,同时兼顾父母甚至长寿但可能多疾的祖父母,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生使命啊。

因此,对于社会养老的需求是迫切而真实的。几乎没有什么老年人还在笃信养儿防老靠孩子养老的那套,动不动都说:不能给孩子添麻烦,要自己养老。目前六七十岁的人,也真的有能力自己养老。

如果不是把钱都给孩子透支了的话,这些老年人手里有半辈子的积蓄,还有足够自己生活的养老金,去个中档的养老院或者请人来照顾居家养老是没问题的。

但偏偏,人生都是有追求的,即使老去,也要高质量,要舒适要开心。不仅吃喝还要玩乐,还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老并快乐着。因而,对于不同层级养老方式的选择成为晚年生活的刚需。

之前听说有比较宽裕房子的两位不太老的夫妇,把房子租给能自理的老年夫妇或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一个别墅七八户人家都是老年人。这大概是抱团养老的一个较早的已操作版本,激发了很多人与朋友抱团养老的想象力。

朋友在云南买了房子,然后呼朋唤友去做邻居,现在大家尽可能去抱团休假,说,以后老了自然变成抱团养老了。很赞。并且他们这个抱团的人,在年龄上有一定差距。有些四五十岁,有的才三十多岁。如果真的养老,如果没有同时变老,有个十岁八岁差异,相互可以照应,那样就能玩得更开心。毕竟,养老和普通日子不同,人老了很多时候还是挺脆弱的,需要彼此更多关照,熟悉的朋友间关照会比陌生人更加贴心贴切,这大概也是抱团养老吸引人的一个地方。

目前我们养老,还都是以居家为主。养老机构不足是一方面,我们喜欢在自己家生活是另一方面。很多人坚持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养老院的原则,尤其住单位宿舍的老年人,彼此都熟悉的人住在一起,虽然都老了,有需要的时候依然会有照应,没事时在一起聊聊天八卦一下家长里短,晚年生活标准图景。这样的日子,多多少少有也能靠的上抱团吧,非紧密型抱团。呵呵。

对抱团养老的理想在探索中。

好些朋友出去玩,看好了山清水秀的农村。说咱一起盖个房子,大家来养老吧。通常我都会说不现实。夏天大热时,朋友推荐我一个用自然方式达到冬暖夏凉的房子,我说太棒了,只是离中心区域远了点。

不少老年人宁可在市中心的旧房子住,因为离医院近,看医生取药方便。现在城市提倡半小时生活圈。老年人则追求一刻钟生活圈:医院,公园,购物。走路一刻钟,公交车两三站。如果有电梯就更理想了,不过旧房子多数没有电梯,据说这些年要逐步完成旧房改造加装电梯。养老设施一点点追加,有就是进步。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会好的。

好朋友在海边买了套房子说:来一起住吧,咱们两家抱团养老。我们快递了自己的生活用品过去,住了几天,准备离开时,边收纳自己的东西边叨叨说:咱们这是抱团休假,不是抱团养老。大家在不同的地方有房子就共享,不同季节去不同的地方,多好啊!

五十多岁退休到七十岁的人最适合抱团休假,候鸟式生活也不一定在处处买房,谁有房子就拿出来和朋友共享。朋友们一起玩时间可长可短,分分合合。既有自己的生活,也有圈子体验和朋友一起的乐趣。这其实也是变老过程中的阶段抱团吧,希望能抱的久一些。

人渐渐变老的过程也是渐渐变小,到了真变成只有小孩的智商和行动力的时候,只能靠专人来照顾。并且必须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照顾,那就是任何抱团养老也无法完成的事情了。所以在衰老这个渐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阶段的选择和谁抱团和怎样抱团。不同的抱团,都会有不同的意趣,是个变老过程中的好选择。

抱团养老不是随口说出来的一个养老形式,也不是至始至终都要抱在一起度过晚年的过程。毕竟,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有太多变数和不可预测了。况且,我们的朋友也分年龄阶段,年轻时和中年时的朋友会有几个到了晚年还在交往?而一起进入老年的朋友,都在渐行渐远渐无书。

并且看到很多抱团,属于临时抱成的,似乎也并没有之前过多的策划和投入,只是在自己的驻地,找到抱团的人。这样也很不错,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去抱,有缘人终成团:抱团养老之团。

所谓抱团养老,现在还是个概念,要自己解读自己的,各家解读各家的,不能盲目跟风,也不盲目跟人,不能为抱而抱。

我理解抱团养老,首先是老夫老妻之间,相互照顾扶持,才是最靠谱的抱团。如果被放了单飞,那就直接养老院了或者再去抱团不迟。

每个人到最后都是孤独。

抱团养老是破解孤独的好想法,破题还要自己:你抱谁?谁抱你?夫妻互抱,自己抱自己。

衰老不是一天来的,能抱别人的时候就多抱抱,能自抱的时候抱紧点,需要别人抱的时候,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了。说到底,养老这件事是个很私人很家庭的事,抱团养老这个美好的设想,比较不私人,因而抱团养老可实施的难度不小。

但面对巨大的老人群体和子女照顾晚年父母力不从心的现实,养老的难题不是朋友间抱团取暖和互助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