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前几年有本书很流行,是说21天可以养成好习惯的。后来,有说这本书是个伪命题,21天不可能养成好习惯。

对21天可以养成好习惯不置可否,没有实际的体验,但坚信好习惯真是可以养成的。

比如车让人这个习惯的养成。

之前说起来大家都明白车应该让人,但谁开车都不想让人,行人过马路也比较不按规矩,绿灯行红灯也走,在斑马线等不到车让人,行人只能一起强行“团过”。

说到车让人,都是拿国外来举例子,但是感觉像是突然一天,济南和周边很多城市的“车让人”简直就变成了楷模。我家门口的一条小路让得最棒,有时都不好意思去过马路了。不几个行人候在路边,滚滚车流都静悄悄停下来,礼让行人先过。每一次匆匆跑过时都会大拇指点赞司机。

居然,很久以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好习惯被普遍使用了!

掐指一算,时间不过半年。之前人车交际的时候,要交通协管拿着小旗阻挡,还经常此起彼伏管不了那些非过不可的人和车。但作为一件非常重视的道路管理实施以后,大家突然发现,即使没有监控的小路,车也会停下让人。或者明明绿灯,车能过,也会让行人先过。

出去看别的城市,让也是让,交规管着必须让,但让的似乎都比济南和山东的城市差,不禁为济南这个好习惯而有点傲娇。

是的,这个好习惯或许不能彻底缓解堵车,但大家出行的感觉变的绿色了很多,心里多了几许暖意,有点小确幸。

由此看来,好习惯不论大小,都可以养成,关键是怎样把要求变成习惯。

车让人这个习惯是从强制要求开始的。强制要求变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必然会经历不舒适甚至骂骂咧咧的过程。但经历过这个痛点,大家都说不错,也就形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了。

车让人,这样大的社会行为可以做到,小的各种习惯也就不在话下了。

乘飞机是个不需要争先的事,预定的时间内登机,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座位,行李都托运了,基本空着手在完全可以从容入座的时间就位。但偏偏,也有登机口蜂拥插队的状态。出过国的人在国外都会按座位顺序登机,一批批根据提示登机,狭窄的飞机上依然可以很绅士风度地行走入座。

但只要在国内就不听那一套了。如果一切顺利还好,有点天气或延误状况,大家都会烦躁,拥挤成一团的结果必然效率下降,但谁也不想让,登机之后狭窄的过道会挤成一个结,大家都很狼狈的样子。甚至国际航班也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地域旅行团拥堵在一起,用当地话大声喧哗,别人的乘客只能面面相觑。

再说就是火车了。霸座连续出现,似乎道德和法律都很无奈。舆论戗戗了很久,终于有了点立规矩的条例。但距离养成礼让的习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只能暗自祈祷:千万不要在春运期间遇到霸座、抬脚、脱鞋、无管教熊孩子诸如此类的人同行啊。

从饮食起居到职场规范再到市场运营很多类别,习惯成自然,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受益无穷。

好习惯养成,有些会带有强制性的纪律要求、法律法规、惩罚措施等等,证明:人与社会的各种好习惯,都不会简单形成。既然如此,很多限制要求,也就不用客气了,接受起来虽然有限制感,但只要是有益的规范,也就能渐渐成为好习惯。

想想,一个人从小到老,哪一个微小的好习惯不是受益匪浅呢?家国天下的很多秩序就是这样渐渐建立的。

孩子从小的习惯,好的不好的,都是父母的成就或者问题。如果整天抱怨孩子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一定是孩子从小就没有被规矩管理成好习惯。

前时,去女儿家做客。每天晚饭大家坐下,都把十个月的婴儿小鱼放在宝宝座椅和大家一起度过晚餐时间。从四个月开始就是这个习惯了。有天晚饭时小鱼大声嚷嚷,很吵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叫我抱,因为我和其他的祖父母一样,对她有溺爱倾向。于是不会说话的她就用大声嚷嚷来表达。

大家都对她说No,无效。

鱼爸起身抱起她,边走边说“我们很喜欢和你一起吃饭,但你这样叫,就只能自己玩一会了”,然后把她放在平时玩的小床,转身回来继续吃饭。小鱼哭了,这回是真哭,但大家还继续吃饭。

我们吃好,转身出门散步去了。

老伴说心里不舒服。我说:如果我抱了孩子,你就舒服了?

他说:反正听见孩子哭心疼啊。

我说:孩子必须这样管,才能有好习惯。孩子哭了抱给娘,人家的孩子人家管,没错啊!要是我们带,一定抱起她来。全家总有一个人不吃饭,小鱼妈小时候在姥姥家就这样。每顿饭都一个人抱着,现在我们可不能把人家的好习惯破坏了。

事实上,孩子哭几声也就没事了,我们离开,爸爸把小鱼抱回来,她坐在宝宝座椅上乖乖吃小饼干,等爸爸妈妈吃完饭带她去洗澡睡觉。

诸如此类,很多大大小小的好习惯,都是由规定开始养成。

我们出行遇到那么多熊孩子,家长看见孩子对于环境和他人造成的影响要么视若罔闻,要么束手无策,其实都是溺爱导致没有养成好习惯。

熊孩子长大后,基本素质缺失,智商和情商自然不平衡。这其实不是小事,会对社会造成整体影响的。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舒适的事情和人,很多事情一再强调都无法达成一致,是很久以来,很多好习惯都没有人和部门去规范与监督实施。

其实,在我们平日的生活里,不用强调更多的高尚、无私、奉献这些,或者盲目而可笑地用情,什么事情动辄就打出“像爱亲人一样服务”那些做不到的口号,只是要求大家遵守基本规则,并形成遵守各种规矩规范规定的好习惯,就会避免与杜绝种种尴尬,形成友善、亲和、自然的公共环境空间。

二月里来是新春。

春节,在这个中国人都在路上的节日,最需要带着好习惯出门。不论国内国外,遵守各种要求就是好习惯,总想着占小便宜、感觉自己最聪明是坏习惯,这个坏习惯还有点根深蒂固,并且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在公共环境之中,遵守规矩和规定的好习惯,会节省很多社会资源。

出国的人回来交流,怎么人家那里满大街看不见有环卫工人呢?那是人家很少有人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并且垃圾分类,减少或者不用塑料袋……种种社会规定转化为好习惯,减少多少人力物力成本我们没有数据,但感觉绝对是舒适。

文明,这个包括很多的词,有时就是一个好习惯、好素质。

再说回车让人这个习惯。车让人,人也该与车互让,不能太过分地利用被让。多数人看到很多车为自己都停下了,会急匆匆跑过,并示意感谢司机。但也有人利用车主动让人的好习惯,无视红绿灯随意走,似乎是车活该让我。

很根深蒂固的坏思维定势。所有的事都是互相的,社会总归是该公开鄙视那些不按规矩出牌,鄙视还不够,还要制定规矩惩罚不规矩。

如果,对不守基本规矩的奈何不得,或者罚点小钱了事,那些人还能很堂皇地把自己变成大V,这实在就是个很失人心的坏习惯。

事实上,我们这样举国体制下,如果权力部门想做某一件事情,估计每件事都能做成并变成好习惯。

车让人开了个好头,然后类似的规定不断出台实施,哪怕每年有一点点推进,把贴在墙上的那些规章制度、各种规定落实几项,也不用待人如同亲人,只是按照规矩办事大家也就满意了。

说实在的,老百姓过日子的期许并不是非常高,但基本舒适这个标准要达到,也需要一段时日。

不仅是有关部门,还有我们自己。抱怨牢骚不是好习惯:你怎样,世界就怎样;你怎样,孩子就怎样。从最微小的好习惯开始,坚持下去。

春寒依然料峭,但是春节是我们心里最好的时日。

把最好的时日留给家人,带着好习惯,保持好习惯,开启团聚之旅。

新春志喜:猪年更坚强更优质!

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