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如果您上个月乘坐过山航飞机,可能会记得第六期的《新航空》我写了《坐月子》。

其中比较骇人耸听地说了不坐月子,这次写的《养孩子》可能更加反动,基本是对于目前养孩子过度用力的全面否定。如果感觉可能会不适,建议您可以翻篇儿。

才过去考验父母智慧能力的六月,高考结束了,对孩子最用力的阶段过去了。所有的感受父母都一应俱全,似乎也结束了对自己人生的一次考试,可以松口气了。

但是,父母哪有可以松口气的啊?都是奔着新目标开始用劲了:没有操完的心,除非你不想操心了。

可天下多数的爸妈都是操心派的,并且武功高强,东西南北门派虽然不同,但使出的洪荒之力是确定的。就连出去说事,都说:咱孩子的事,必须办啊。

咱孩子在爸妈的设计中、呵护下,渐渐长大。照说都是不错的,可偏偏,做父母的都是二郎神一般,眼睛还要看着别人家孩子,然后致力于打造别人家孩子那样的自己家孩子。

并且,这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是孩子没出生就开始的。孕妇那个保养啊,都是为了腹中的胎儿。吃这个健体,吃那个补脑……七七八八太多说法,把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弄得如同重病缠身,还附加值那么高。

然后又是高价到没谱的坐月子养生,六七个人面对一个婴儿,七嘴八舌各持己见,最后孩子由不是妈妈、素质也不如妈妈的保姆带着,后面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干人马,直接爸妈就整不明白这是谁的孩子了。

“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爸爸回家就上网”,成为生活的日常。如此本末倒置的越位,产生了很多不成长的父母,扎煞着手不知道如何做父母。而其实他们的父母更加不知道如何教育养育现在的孩子。跟着别人家孩子走,跟着市场热点走,孩子变成了商家竞相争夺的市场,而多数家长浑然不觉,和商家一起培育市场,使得各种培训越来越多越来越不靠谱。

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孩子太少了,还是我们变富了,或者我们更加重视后代的教育素质?

不知道,只知道孩子懂事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似乎每个孩子都不差钱,比着上得多、上得全。据说,如果不在上学前学会一些东西就输在起跑线了,小学读书会跟不上,云云。

是的,用六个钱包养一个两个孩子,是很不差钱。但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他们喜欢这样的童年吗?有没有人为他们做点不同经历的记录?在多元选择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哪里就只有一条学而优则仕的路径啊。

我也是做了姥姥的人。

新晋姥姥总是需要聊表心意的,于是和女儿推心置腹地说,我想给小宝宝买台钢琴,长大了让她学学,成为爱好。

女儿瞪大眼睛问我:为什么呢妈妈?她才出生,还没有显示喜欢爱好什么,你强加一个礼物给她,不好吧?总是先要尊重她自己的天赋和喜爱啊。

那时我真是无地自容,不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是为自己的强制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里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姥姥奶奶一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还会很自诩大度超前,给孩子预想的期待高明。可能没有如此这般的诸多期待,孩子们可以更加自然地成长,不会压力如此巨大呢。

用力过猛,用爱铸成的各种压力,会紧箍咒一样伴随着孩子。他们不用选择,大人为他们选择所有的事情,包括上个兴趣班;他们也不用思考,大人已经把事情思考成熟,看到三步五步十步之后;他们成家立业的房子票子都有家长预备着,唯一要他们做的就是变成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

然后,在他们达不到别人家孩子指标时,家里所有人都有权利指出:我曾为你做了什么,你就是这样报答我的吗?

如果我是孩子,就会理直气壮地回复说:我并没有要求您这样做,如果你们都不这么多给我提要求,给我更大的成长空间,我会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知道多少孩子可以与父母祖父母据理力争,但曾经有一个很大的网络群,叫“天下父母皆祸害”,历数不同父母做出的各种不可理喻。虽然看过之后感觉后背发凉,但是也感觉出孩子们是如何被扭曲着成长的。

那时的省思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孩子,为什么我们不心甘情愿做普通孩子的爸爸妈妈祖父母,为什么我们非要用一个价值观来套用所有的孩子,非要说“我孩子在世界五百强讨生活”才成功和过瘾吗?

大条的我,中考高考都没陪着孩子。那时说:你上学、我上班,都别迟到了。

冬天的早上五点多她打车去北大考点考托福,给我电话说:妈妈,我打上车了,车号是xxxx……那时我在济南暖和的家里躺着,心想:她可真聪明啊,知道保护自己。至于那次是否考得好,过没过,都没记得。但这个情节一直记得很清楚,知道从此可以放手了。

现在回头看看,我还会这样做。即使别人家孩子再优秀厉害,

我也还是爱和满意自己的孩子,不管她是很普通或者很不普通。因为她不会简单从众,会自己选择,要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能够允许自己的孩子很普通的家长,也才能活得比较舒适和舒心。别逼自己,为了成就孩子付出一切,也别遗憾孩子没有做更好选择。只要他们为自己选择,即使有问题,也是必然的学费,在矫正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聪慧。

我也不信输在起跑线那些话,一个自在长大的孩子怎么就不好?

即使不能考试第一又怎么样呢?有书读有饭吃有朋友,自食其力,按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生存之道,依我看是非常健康的人生状态呢。

我们都不能一边嚷嚷着活得累,一边去更累。总要想办法减少附加条件,才不累或者少累。也别动辄就说是教育体制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可以主动避免、可以不推波助澜。说到底,允许孩子做个普通人,别逼着自己和孩子一起非去挑战不可能。

可能我这个妈太没理想胸无大志了,但女儿很健康正派很自我很独立,小学不用我接送上学、中学不用我陪着考试、大学不用我出国陪读,裸婚成家自己带宝宝,这不就是妈妈所希望期待的自立自强吗?

记得孩子小时候发烧在床,听着窗外孩子们在玩耍喧闹时,想:天佑女儿健康成长,别无它求!估计所有妈妈都有这个初心,只是随着孩子长大,附加增多,孩子负担着太多成年人的欲求了。

这些欲求是自己没有达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达成,孩子没有达成再寄希望孩子的孩子。于是自然形成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参与成长管理的七嘴八舌常态。孩子何堪如此以爱的名义强加的重负?

减负,还是从自己家开始吧。可能很多负担我们自己都不自知。

放松的放养从婴儿开始。先保证妈妈开心快乐,然后才可能使孩子在松弛的环境里长大。

绝对不该所有人都把目光过分集中在孩子身上:奶够吃吗?你吃这么少,孩子怎么够吃呢?你不能为保持身材就不多吃啊?诸如此类,大家都很熟悉的。

新妈妈被质问得要多紧张,哪里有松弛的心情来面对那个还不熟悉的小生命呢?

养孩子,首先是父母的事。让他们放手去学习和实践就是了。需要的时候祖父母再出手相助,但不是大包大揽。这就是减负,太多的参与,一定是事倍功半。

养孩子现在被做成了系统工程,太过复杂和精致。

其实多数人很普通,多数孩子也是。非要孩子做成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先要做不普通的家长好了。如果好好和孩子一起成长,会发现很多做法是不恰当的,起码对于孩子这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不够。他们生而就有权利做自己,而不是非要做父母甚至祖父母想要他们做的那个人。

安心做普通人,毕竟考第一的永远只有一个人。按照自己力气去争取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未必是不对的。

生存压力谁都不可躲避,都会遇到。减压,减少欲求,减少对比。

只要自己所需,不要别人的生活。这个道理直到年过半百才懂得,发现很多人年过七旬也还不懂,每天去孩子家指点江山。整得鸡飞狗跳全家人都不开心,孩子尤其不开心。

孩子不快乐何谈成功?对孩子,不用力过猛、不期待太高。

养孩子之道,其实也是做人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