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机场,经常见到捧着鲜花接机的人。
多数男青年,一脸急切盼望、望眼欲穿的神情。那时会想:爱情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使人这么追求美好、表达美好。使人开屏孔雀一般,把自己最好看的一面真诚展示。
是的,生活一天天改变,但改变最多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男女老少,都变得细腻和善于表达自己。慵懒的日常里,也经常会有些大大小小的仪式来提振自己的热情、调节一成不变的节奏和色调。
即使老年人,也会如此。
话说老伴七十大寿那天早上,正是寒冬时节。
我一惯早起,拿出头天买来的一束扶郎花,姹紫嫣红甚为活力,插好;再拿出生日礼物:红色跑步鞋、红色的新年手账,当然还有每年一封手写的信。
把这些都放在最醒目的餐桌上面,候着。一般他会睡到自然醒,用膳。那天也是,起来出了卧室就看见了。不动声色习以为常,看完了信,说:谢谢老婆,小同学心真细啊。
然后,撤台,开饭,开始新一天。
70岁的生日仪式结束了,虽简单虽随意,但小仪式也是仪式。并且小仪式多是给自己的,不似大仪式,多数是做给别人看。大仪式特别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人家观看的意见和评价。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这个理念非常聪明。
再大的时代,恢弘到伟大,我们切实的饮食男女只能取一瓢饮。所以期待国泰民安,没有争战和天灾,稳稳妥妥地把自家小日子过好。
但在小日子里做大仪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形式这些年很被追捧。
先是婚礼越做越大,越来越有仪式感。有些比西方还西方、还欧化。有些则走复古路线,回到汉朝礼俗。但一定是比汉朝还表面文章和仪式感强。毕竟汉朝那会儿没这些声光电高科技啥的啊。
然后生子满月生日金婚银婚纸婚棉婚……一系列的纪念日缺一不可,都要仪式、都要聚会,都要庆贺的啊。敏感的市场抓住了这所有需求,各种私事仪式高大上,浪漫得不真实,感动得稀里哗啦。有时看到晕,心里则细细盘算着:这得要多少银两呐?
办仪式的花钱,参加的也不能空手啊。各种仪式参与频度高的人,心里都会叫苦不迭。不去吧,失礼;去吧?实在囊中羞涩感觉不舒适。如果说,婚庆是礼尚往来,大家互相庆贺和礼尚,但别的私事就……红包真的包得有些使人肝颤胆颤手颤啊。
看到一个写实的报道,一个村里春节的宴会大棚,从早到晚换主人换客人但一直没停。各种名头下的宴请仪式轮番上演,但没有空着手去吃席的。村里比较富的人一年赚六万,拿出三四万来随礼。有些人家钱不多还要撑面子,居然闹出家庭矛盾甚至差点出人命。谁都知道这样不好,但谁也停不下来,停下就吃亏了啊。再说,乡里乡亲的,不随俗还能混下去吗?
旁观之后感觉,其实城市里也大差不差的。只是没有乡下那么集中和典型罢了。
有时路过酒楼饭肆,看到鲜明的抽条广告,谁家满月酒、谁家谢师宴、谁家金婚……很多私家的事儿,都是大仪式大动作大手笔。但其实,得了宝宝庆贺生日这婚那婚几十大寿,都是自己家的事,自己再大的事也是自己家的,别人来参加其实大家都不舒适也不太合适。我们都是小家小户的日子,小日子的小仪式就好了就够了。
不惊扰别人,也不仅是礼尚中的礼节,还是保有私密。自己日子自己过,很多情感是不分享的。比如生日,家人团聚庆贺,重温很多经历和记忆,是代际之间更多了解的最佳时机。老年人心里其实很多宝藏,需要合适的时机打开闸门流淌。而外人的加入,在寿比南山的频频祝贺中,被淹没的是老人的话语权和叙旧欲念。因此以为:生日,是最私密的小仪式。要给寿星足够的空间,任由着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别被祝酒词和酒弄糊涂了。
老伴生日之前,我问:你想和谁过七十大寿?他毫不犹豫地说“自己过啊”!于是我们就这么着五分钟做了一个小仪式,相视一笑,开始了70岁的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小日子做小仪式,小仪式是自己小日子的,因此更真实也更温情。常常我们最重视那些大事件大人物大环境,但很多事和人与自己家的小生活小日子没有半毛关系。反而被我们忽视的小日子的小仪式小温情,却切实带给我们幸福的感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里的小仪式不做何必去做大仪式?话这么联系,看着有点牵强,但道理都大差不差吧。每天看到社交媒体大家转发“七十岁活出30岁的样”那类关注人家生活的文字,心里都会想:大家目前的样子是几十岁呢?自己的30、40、50活好了没有呢?那些一闪而过的人家生命的碎片,对于自己又有多少切实入心的影响呢?
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经常给小日子加点小佐料,而不是用人家的日子当佐料,这似乎该是我们应该的日常状态。
经常,在恋爱期间,大家都花样百出地做出各种小仪式来表述和确定爱情。但这个阶段之后,生活进入波澜不惊的平淡,对于家庭生活和情感的投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递减。有些人会把自己家的小仪式减到0,而更加关心那些大仪式大活动,因为那些仪式或者活动有时不仅仅是礼尚往来,还有人际交易在其中。貌似更加重要和有益。
走过来回头看,感觉似乎是自己的小日子和小日子的小仪式更加重要。很多场面上的事情,缺席一次半次的无伤大雅。礼尚往来即使做,也不能使自己家的日子被影响和伤筋动骨。至于那些庸碌的礼俗,完全可以不入围的。无非就是你不送人家不回吧,还能怎么样呢?陷入那种打转转的怪圈,人真的是累惨了、烦惨了。
但家里小仪式不能缺位和缺席,缺了就是百分百的损失。很多家庭的爸爸,以工作需要为由,长年累月在外面社交,对于孩子成长、妻子情绪忽略或者关心不够。这是对家庭隐形的伤害,也是有推辞的对自己的家庭角色不作为。动辄就说“我早出晚归还不是为了咱这个家”的缺位理由,实在难以为自己开脱。
人的社会责任重要,家庭责任同样重要。孰重孰轻?有时,家庭责任重于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唯一性,是不可推卸的。
好在,这样认识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仪式也花样百出,大大小小的不同家庭,都把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包括机场送花、机场接机求婚一类的小仪式,使我们在别人的小仪式中感觉到美好。
这当然不够,还是要有自己的小仪式。小而美,不铺排不张扬不物质,只是点点心意,点到为止。不用热泪盈眶感激涕零,作为日常的点缀和小节目,彼此会意,足矣。
小仪式,没有年龄限定。热恋情人,小夫妻,人到中年,老夫老妻,都该有自己私密的小仪式。用这些创意新颖的小仪式,连缀起有趣的小日子。使日常不那么重复和枯燥吧。
我不会养花,逢花必枯。补救的方式就是家里常买些鲜花,摆在不同的地方,出点彩。老伴生日买的扶郎花,也叫非洲菊、太阳花,很常见,批发市场一元一支。这花颜色多,放在一起姹紫嫣红很蓬勃的。买这束花作为给老伴的生日花,也是感觉扶郎的寓意很好。老夫老妻,互相扶持着,慢慢变老。
不过,这扶郎不是很经时候,几天就枯萎了。好看的东西很多都转瞬即逝。世间值得珍惜的事物和人,也都这样。
且行且珍惜的话,每天说说提醒自己也不多。
至于仪式这东西呢,大仪式有大仪式的气派,一辈子似乎应该有几场值得记忆的大仪式;小仪式则有小仪式的情调,会给日子增添味道。
无论大小,生活的仪式感和仪式是不可或缺的。小大由之,自选。
人在旅途,是否是为了某个仪式而出发或者归来呢?
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