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新年好,岁岁平安!

新年连着春节,一个月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开启岁月之门,请大家入内消耗精力体力智慧和年轮;另一个开启情感之闸,把旧岁月里的七七八八都勾连出来在春节里向亲人倾诉。这样的年份不多见,因此,一月是少见的忙碌之月。

此时出门很多和过年有关了:要么急着去公干抢在春节前把活儿做利索了,好安心回家过年;要么就是到了年根儿,回家去过年啦;或者是集中假期,与家人朋友一起游历几天,松弛自己紧绷的神经……

有家可以回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人啊,父母等候的目光和父母家的温情,使得大家千里万里也要奔回家过个团圆年。即使成年人了,儿女绕膝,见到爸妈也能小小地撒个娇,权当再做一回孩子。

回家过年,那就是当回孩子的最佳时刻啊。

邀请朋友一起玩,她说:我要当孩子去了。

“当孩子去了”?那一定是回妈妈家啊。果然,她说要寻找久违的做孩子的感觉,回到妈妈身边住了几天。回来时还醉心说,那叫一个美啊。

这样的感觉很多人并不陌生,不过大家都很难安排出时间去“当回孩子”,并且很多人以为自己内心强大,不能也不屑回家蜷缩在父母的沙发上作孩子状。

其实,真的不必非要永远作成人状。尤其脱离了十几年照顾孩子全年无休的妈妈们,就该在春节之外经常回家找父母当回孩子,彻底放松和放空几天。细细品味当孩子的那些久违了的感受。自己醉心是一定的,妈妈满足也是一定的。

人的内心,永远住着一个孩子。该让那个孩子经常出来溜达溜达,这样自己心里轻松愉悦不说,和自己孩子的相处也会变得简单。我们多数人半辈子在上班和回家都那么正儿八经,作成熟状该有多累啊?

但很多人却是做不回孩子了,成年人角色已经定位。

在工作时有时是上级有时是下级,熟练并且随机的转换着形象。有时威严,有时谦卑,有时漠然,有时激情。但绝无孩子的童稚和率真,怎样转换都不会回到以前。

在家里,做父亲做母亲,都很疲惫。孩子出生就开始了系统工程:早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即使在昂贵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一定要跟进,一起读绘本,一起写作业,一起练琴练操学技能,再一起高考……总是一个严父慈母或者虎妈羊爸,就是不会在孩子面前冒充一回孩子。

偶尔回趟父母家,嘘寒问暖,感觉父母需要自己成熟练达,一定要表现得神武骁勇,把父母当成孩子,显示自己的伟岸。

成年人,尤其是中年成年人,就这样活着,累并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着。大家都这样,长大成人的约定俗成,无可厚非。有时感觉压力山大,却无处释放,那就试验着当回孩子,一定感觉不错。

最好的场景当然是在父母身边。我们长大之后,妈妈爸爸会变小。但变得再小,他们还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想知道孩子工作生活各种事儿的迫切如同我们自己面对学校回来的孩子。那就相互满足一下,在年迈的父母面前,孩子一样的唠叨唠叨释放释放,满足他们的父母好奇心,做回孩子。也不能轻易低估老了或者小了的父母的智慧,有时他们的看法可能会使自己脑洞大开、心境澄明。

我父亲晚年很苦楚,卧床休养,经常需要服用强力止痛药,抵制病痛。有时周末回家陪他,或讲述自己遇到的种种繁琐小事:公交车把高跟鞋挤坏了、孩子生病愿意看中医、工作时读错了几个字……或者无语地倚在他的床边,我们各自读书看报,偶尔交换一点信息。他有时会伸出手来摸我的头发或者握我的手,那时我已年近不惑,但总还感觉自己在做回孩子。那真的是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经历,每每想起,心里还会悸动:感谢命运让我们成为父女。

人生很多时间节点和阶段,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你有了自己的孩子,生命在延续,并且父母健在,你还是孩子。

有时我们感觉父母老迈迟钝脱离社会不谙世事,很多话很多事情很多纠结都不想与他们言说。其实这真的是低看了他们。经历过那么多风霜雨雪,看过了那么多人间世事,他们的心智一点不差,凭着阅历感知一些事情,其准确率足以给我们的生活做谋士。在父母身边当回孩子,不仅找回自己,还会帮助父母找到更多自信和面对孩子的态度。

有时候,父母很多机能自然衰退,在孩子面前是很容易失去自信的。其原因固然有自己的健忘、迟钝、信息闭塞,而更多的信息则来自孩子有意无意的暗示明示,“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啦”,“真是老了,糊涂了”……这样的话出自孩子,对父母杀伤力巨大,他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孩子在嫌弃自己,因为自己的无能乏力。因此他们会用保护自己的机制来应对孩子:蜷缩起来,任由孩子说东道西。如果孩子试着弱势,或者让父母担负责任,可能会有效调动他们,使他们的父母素质再一次强大,其实那是大家都比较舒服的状态。没有这样的状态,当回孩子是不可能的。

没有条件再重温父母家当回孩子的人,就在自己的家里放松,经常当回孩子。可以试着和孩子角色对换,学习用孩子的思维对应孩子;在配偶面前,撒泼耍赖卖萌做回孩子,生活或许因此有趣和轻松很多。

记得女儿已经挺高了,还经常和我玩做小孩儿的游戏。让我用被子把她包裹起来,然后说:我是一个很小的宝宝啊。那种心理,其实我们成年人也都有的:被包裹是渴望被保护和找到安全感,被包裹着抱在怀里,那是被疼爱。

做回孩子,也包括找到这样的安全感,和亲人间多一些拥抱和肢体接触。学会示弱,允许自己和家人的脆弱和软弱,像孩子一样寻求家人的理解包容原谅,在家人的怀抱里哭泣诉说,彻底放松自己,都是在做回孩子。

孩子的心很澄明,很简单,保留多一点澄明和简单,当回孩子的难度自然就小一点。开始可能不适应,因为我们当大人太久了,很多习惯成自然,再当回孩子似乎放不下自己。可其实,只有在父母、妻儿、丈夫身边,才是最松弛自然真实的自我。要是在家在至亲面前都脱不下社会生活披着的盔甲,一个人实在就假得和真的套中人一样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经常当孩子可能就习惯了、熟练了。像孩子那样,没有理由地松弛自己,不紧绷,是释放,也是回归。现在大家总在说“不忘初心”,当回孩子也能凑这个热闹。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功成名就,但有时出来得太远,忘记了回家的路。

做回孩子,很多方式,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发出来。

最重要的是给家庭生活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足够丰富的内容。家里的日子,也是不必紧绷紧张。不必为了孩子的一些作业、老师的一个评价,或者自己的一个策划案、配偶的一次升职,就搅扰得找不到正常生活的秩序,也不必为了周围人的飞黄腾达财运亨通而失去自己行走的方向。

无论怎样,生活都在继续,岁月也在自己的年轮中更迭。我们牵着生命中最重要人的手一起行走,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小时候扮成熟,大时候扮老练,中年压力最大的时候做回孩子,老了以后逐渐变小……

一月里,迎新年过春节,真是一个热闹的月份,忙绿且快乐着。

开启新的年份,过不同以往的日子,该是我们大家的追求吧。那就试着当回孩子,放松点,不会不舒适的。

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