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今年黄金周出行大家关注的新闻并不是多少人出行和上路,而是多少人占用了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哪一位被处罚金高到吓人、被扣分扣到手软。大家因此互相提醒着说:以后出门要小心啊,应急车道不能走。

但应急车道不能走,学车时都知道啊,理论考试都得了近乎满分的我们,出了考场上了路,就我行我道、我行我速,不管三七二十一啦。于是,我们不仅需要交规管着,还需要严罚类整改来管制。

今天要这样,明天不能那样,都是交规里有的但我们不管不顾的。心里虽然不是很开心,但不得不臣服于法律法规。我们到底是会开车还是不会开车呢?

没有时间来理论,以前在电影里看到的外国人开着车满街跑的景象,已经移植到我们的生活里。

随便什么人都会开车有驾照,有人因此夸张地说:十年前找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很难,现在在一定的范围里找个不会开车的很难。

大家都学开车是因为大家都想买车和已经买车。买了车又会开车,所以城市的马路越来越像一个庞大的停车场。路有多宽,车就有多么多,而会开车的人也就更多、更小和更老。

开车已经由职业变成了技能。招聘司机的地方不多,即使是想要专职司机,有时也要有附加的诸如熟练掌握电脑文字处理一类的条件,很明显没有把这个职位当成仅仅开车。

这么多车和这么多人开车,所以大家都感觉学开车、能开车、会开车不是什么难事。

但这样看当然很不完全,因为在交通事故频仍的现实中,每年有上万人失去性命和受到伤害。

这些事故发生的缘由,都和开车有关。在汽车急剧增多司机急剧增加的现在,有驾照却并不真的会开车是很普遍的现象。

大到相撞小到刮蹭的车与车的摩擦,最后还都是人与人的摩擦。很多人从车里出来冲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会开车吗,你!”即使最有涵养的人,也可能产生过把不按规矩开车横插过来挡住自己的车撞个稀烂的冲动。

有车的人,每天的驾驶都是对自己耐心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自己驾驶技能的考验。国外很多驾龄很长的人到中国都不敢开车,说看到中国人开车就和看杂技表演似的。

可开车的杂技不好演,演砸了的失误是人命关天:关乎自己、家庭,关乎别人、家庭。

有驾照未必会开车,会开车未必开好车,开车,不仅仅关乎开车本身。

开车的两条生命带,目前好歹我们是认识和知道了。

一条是上车就要系上的安全带,一条是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的救助路带。

车上的安全带,好多人不习惯系,即使很多年开车的老司机也不习惯系上安全带。我看到一些车因为有安全带的声音提示,司机就把安全带虚着从司机座椅上跨过去而不真的系在自己身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在几乎所有交通事故中,系着安全带的人总是伤害较轻的。从国外回来的人,都很习惯上车就系安全带,开车和坐车都系,后排座位的也系。和宝贵的生命相比,系上安全带的瞬间不舒适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高速公路的救助带比车上的安全带还被我们普遍忽略。我们走在高速公路上,只要稍微有些不畅,后边的车就会迅速把最右边的应急车道占领而飕飕前行。而这条路是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救助应急带。如果前面发生重大的事故,救援车辆和处理车辆会从这条路上迅速到达现场,所以这一条路是绝对不可以行车的。

一次大雪天被堵在高速公路,大家都试图用电话请交警来疏导。但交警不能到达拥堵现场,还火气很大地说,你们把应急车道都堵上了,我们没法过去。于是那一次,我们被堵在大雪中的高速公路长达18小时。

是的,在我们不具备电影里看到的动辄会有直升飞机到高速公路来处理事故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学会保留道路上的应急路带,以便在遇到紧急的时候有人有路来救我们。

至于车上的安全带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自己开车一定要上车就系好,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只要乘坐自己的车,也要他们系上,因为那是我们的生命带。

有时因为没有系安全带或者占用了应急车道警察会过来提醒或者罚款,我们一般都不怎么高兴,有时还会骂骂咧咧的,好像警察没事找事儿一样。岂不知,那种提醒即使态度有些生硬,也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

开车,要是连这点基础都不讲究,那距离学会开车差距就太大了。

开车有很多驾校之外还需要学的地方。

目前的学车,都是通过驾校。驾校虽然收费不低但课时有限,大家毕业之后其实都还不怎么会开车,利用驾驶经历积累的驾驶经验就只能是从“新手开车请多关照”开始,因此对于马路杀手现象我们也见怪不怪了。但从安全考虑,还是不应该拿着昨天发的驾照贸然上路。想些办法多做些练习和复习之后,控车能力提高之后再上路。

同时,还应该继续学习基本的交通法规。好些人不知道为什么无照驾驶和严重违规会有牢狱之灾,不知道一些交通的事情属于违法。好些人出了驾校甚至什么时候该打转向灯都没掌握,这样开车上路实在太可怕了。

还应该对于自己的汽车有基本的了解。了解自己的车,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保养和检查汽车状态,并且也会使我们知道怎样避险和脱险,降低危险系数。

……

诸如此类,很多开车可学和必学的知识和常识,有些是驾校教而我们没有仔细学的,有些是驾校不教而我们必须学的。

学会开车必须学会的是健康的开车心态。

善于总结的美国人汤姆·范德比尔特写了关于开车的书,书名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这本书用大量经过实验的数据非常详尽地悉数开车中的小细节所包含的危险因素。用数据告诉我们开车时让人分心的事物:平均每位司机每小时在驾驶途中调试广播7.4次,每小时他们的注意力受到孩子的影响8.1次,他们一直在找着什么,例如眼镜、薄荷糖;他们还要在收费处变速每小时计10.8次。通常,平均下来司机每3.4秒的时间里就会有0.06秒的时间在东张西望,这些都说明司机没有非常专注。

类似的问题,像“为什么别的车道开得快”,“插队真的会那么快吗”,“女人为什么比男人爱鸣笛”,“我们对路面的关注非常不够”一类的开车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与我们开车心态有极大的关系。

和很多别的事情一样,开车中的心态也是起决定作用的。

一脚油门和满不在乎打手机听音乐聊大天儿还有见逢插针般变道插队,都是心态不平和的表现。

在不平和的心态中有些严重到有挑衅心理,似乎只有在行车时占上风才是英雄。这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和飞驰的汽车开玩笑,想起来都很可怕。

是的,学会开车首先要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开车。

用健康的心态开车时会精力集中、平静、沉稳、细致、理智和松弛。

与这些相对应的是心不在焉、浮躁、焦急、粗糙、好斗和紧张。

因此,在每一次开车之前,都该想想自己是否有健康的开车心态。确定之后再启动发动机,然后精力集中不急不躁地开始驾驶。

一定要不急不躁,因为生活里不会有比珍爱自己生命更加紧急和重要的事情了。

现在有驾照的人还没有都上路,路上的车就已经多到开不动了。这给学会开车带来更大的难度。

开车,现在虽然变成了技能而不仅是职业,但开车依然是高危作业。因此,学会开车是时时的、处处的、次次的。

祝大家开车安全。

祝各位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