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旅途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登机安排好行李和自己,夫妻相视一笑,很多的甜蜜和默契。

  夫妇相伴出门旅行总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

  小夫妻,中夫妻,老夫妻,不同的出发点抵达不同的目的地,很多新奇很多发现。不仅仅是发现美景美食,还有发现彼此。在路上人会有很多与在家里的不同,这些不同对于夫妻相处是重要的经历。

  夫妻的伴随是一辈子的事。对于这个看起来漫长的伴随,有人嫌长,有人嫌短。于是就有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样的说法。当然,这一定是不老的人想出来的浪漫。

  因为不管怎样的婚姻和人生,慢慢变老都是一件绝非浪漫并且很可怕的事,即使是两个相爱的人一起变老。早前的一部美国电影《金色池塘》,演绎一对老人晚年的生活与情感,虽然温暖感人,却总是拂不去那种生命尽头的荒凉。

  人变老之后身体不断出现的大大小小问题,对于人的磨蚀触目惊心。变老之后整体能力的下降,使人的自信自尊都会渐渐低到冰点,还有孤独和可怕的夫妻一方的离世。

  种种的难过,凡是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正在变老和已经变老的人也知道。我们的社会进入了老龄化,失去配偶孤独终老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因此,失去伴侣的老年生活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成为社会问题。

  成为社会问题的孤独终老,大概是这一批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经历。

  一方面,中国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仅视觉上看满大街都是老年人,统计数字说我们是世界第一大老人国,2014年老年人口超过两亿。这些人原本希望的中国式家庭养老因为几十年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而遭到彻底的颠覆,没有哪个家庭的独生子女小夫妻会生出三头六臂来为两家的四个老人养老。

  另一方面,社会养老的准备明显不足。养老作为一个系统,还没有成型。前几年我曾经去过可以查到的二十多家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基本印象是:依靠这些养老院养老就如同画饼充饥。即使手里有每月几千元的退休金和几十万元的存款,也没有可以选择的满意养老方式去安度晚年。

  最后还是靠自己。积极锻炼身体,好好看病治疗,让能够自理的时间再长一些,能够与老伴相濡以沫相互陪伴的时间再长一些。

  但现实严酷。人老了,才彻底明白:以前书里说的歌里唱的那些“不能同年同日生,惟愿同年同日去”,只是美好的愿望,实现的几率是零。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目前还没有选择有尊严离去的权力,因此孤独终老的命运不可避免。

  不过,人总会在顽强的抗争中找到希望。许多老人会主动寻找新的生活伴侣。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使晚景不那么凄凉孤独。于是,重组家庭挺多,重组方式也挺多。

  有些老年相亲会挺火爆。必须说,现在有些七十多岁甚至八十岁的人都挺精神,穿戴整整齐齐地去见面,一点也不打怵。

  也是,一辈子风风雨雨过来,找个老伴还有什么羞涩的。有些老人是儿女陪着来的,懂事的儿女知道自己即使每天陪在孤独的老人身边,也替代不了老伴儿。少年夫妻老来伴儿,这句简单的俗话中包含着太多的生活哲理和生活细节。

  但晚年生活中,一对老人的重新认识和聚首再到一起生活,可不是登个记和见见面拉拉手那么简单。晚年的伴儿,过好了会给晚年生活增添幸福,过不好只能添堵。

  生活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为子女为房子为存款为性格为生活习惯为病榻照顾服侍,使太多人聚了又散心情不悦。和年轻人“相爱容易相处难”一样,老年人搭伴过日子也是相聚容易相处难。

  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在70岁的时候找到一位小他10岁的老伴儿,两个人过得很好。每天一起散步一起买菜还一起出游。大家都说那老头很有福气,越活越年轻。老头的单位里又换了一套房子,位置好面积大。老两口简单一收拾搬了进去,从此生活更加幸福了。

  但是,老头的儿子出现了,和爸爸说:阿姨照顾你这些年很辛苦,现在你们都年事已高,需要儿女更多的关心。我们决定搬到你这大房子里,一家人一起生活吧。醉翁之意不在酒,儿子之意在于这所大房子的权属,于是迅速搬进来。一家人的生活都由阿姨照顾。

  那阿姨已经70岁了,她退休以前是医生。虽然和这个老伴儿一起生活了近十年,他们却没有婚姻关系。此时,阿姨每天为不是自己孩子的一家人劳作,不仅累还感觉一切都很无聊。想叫老头一起搬到自己家生活,老头还不愿意。于是阿姨和老头告别,回家了。

  据说,那阿姨一点没有想要老头房子的意思,并且早就和老头说好了:谁先走另一个就回到自己家,不为房子找麻烦。同时,他们的生活一直是AA制,每人拿出一定的生活费来一起生活,根本不会有财务纠纷。

  这其实就是晚年搭伴生活最难的一关:必须在老伴和孩子之间进行取舍。这是很艰难的,孩子那一边是血缘是继承人,老伴儿这一边是枕边人饮食起居在一起,相依为命。

  聪明的做法是:不进行婚姻登记,AA制,很明确地搭伴一起过日子,不涉及身后财产,也不让子女参与两个人的生活。这样就简单多了。有一些重组家庭,平时在一起过日子,逢年过节会到自己的儿女家去一起过年。亲情顾及了,晚景也平静祥和。

  还有更前卫的。两个70多岁身体还不错的人住在一套房子里,兄妹相称,男主外——交水电费买菜去医院取药记账,女主内——做饭打扫洗衣。两个人各住一间房,床头上有铃,有需要的时候按铃叫人。双方的子女很高兴。这与青年男女合租有一拼,只是比年轻人的合租更加现实和实际。

  如此看来,以怎样的方式找老伴儿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相互陪伴照顾和慰藉。

  有些家庭的儿女阻止爸爸妈妈再找个老伴儿生活。理由很充分: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其实儿女是替代不了老伴儿的。即使重组的两个同龄人没有青梅竹马的爱情和相濡以沫的亲情,但真诚相待地相处起来,也会有更多年轻人不知道的默契,也会感觉幸福和安全。

  有一天我去医院,等待的时候,看到一对老夫妻。老头大概在中风恢复期,走路很蹒跚。但老太太一点不着急,慢慢一步挪不了三寸地陪着,又一层层帮助老伴脱去外套量血压,慢条斯理地对他讲话。周围的人都静悄悄看着他们,似乎在接受着他们默默传递的温暖信息。

  那一刻不知道别人想的是什么,我心里跳出来的话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儿。

  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互助组。这个互助组在年轻的时候相互鼓舞着创造生活和生命,实现自我繁衍后代,和别人比拼着活得更好。到了晚年,这个互助组一起扶持着面对生命的变化,面对生活中不再辉煌的琐屑,面对点点滴滴的喜怒哀乐。

  一个人无论年轻时怎样不可一世势不可挡龙腾虎跃,进入晚年都会和大家一样回归原点,选择无多。

  人在年轻时应该经营好婚姻,善待一起互助一起生活的组员。进入晚年则要更加珍视老来伴侣相伴的每一天。或者只有在晚年,人才会知道一辈子一起走过来的这个人,是最亲的人。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善待老伴儿,是晚年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善待老伴儿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痛失伴侣,也要尽快走出悲痛,好好生活。现在人的寿命很长,再次找到心仪的伴侣也是晚年生活的幸事。

  以生活经验来看,好的老来伴儿应该是:1、不计较不争辩不在乎。2、以诚相待,力所能及,不为难自己。3、享受能够达到的生活,及时行乐。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幸福的晚年必须有老伴儿。

  结伴出行的夫妻,是懂得夫妻相处之道的夫妻,因为夫妻一场的实质正是“结伴而行”。

  结伴而行,祝各位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