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夏至后,回到父母老房子,试图找点心静自然凉。

温度是不变的,依旧每天高温,只是静谧,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人来人往的交织。于是发现静谧的夏天果然有点不同,尤其听到的夏天,丰富多彩。

不仅是知了在叫着夏天,夏天的声音饱满多样,身在静处,能听见的更多。

早上在叽叽喳喳的鸟叫中醒来,想起木心先生的《云雀叫了一整天》这本书名来,感觉真是太贴切了,只是并不知道云雀是怎样叫的,也分辨不出窗外叫的都是什么鸟。

但早上四五点钟被鸟鸣叫醒,那叫声必然是音量够大音色各异甚为热闹,并且还很有情节。瞬间知道不懂鸟语,真是很遗憾的事。

起身去看,远近只听鸟鸣也看不见几只鸟儿,即使看见也认不出几种鸟来,平时飞来飞去的鸟只认识喜鹊麻雀戴胜燕子几种。如果听观鸟人分享,会按图索骥间接经验涨点知识,但没有观鸟体验,看图片还是无声的。间接的经验无声,而听到的夏天则更加生动活泼。

鸟叫中醒来,蝉鸣中睡去,自然界很热闹,心也充盈着夏天的情绪,会因万物生长而受到激励,有时被感动。

鸟鸣叫早,趁着没有酷热去院里拔拔草浇浇花喂喂蚊子。

好多不老的人写“我想有个院子养老”的晚年理想,那是不知道打理院子有多么费神费力,尤其我等城市动物,不仅力有不逮,蚊虫叮咬也是一个难过的关。

记得早前回家时,看到爸爸在院子里慢慢悠悠侍弄花草,看着极为惬意,可摩拳擦掌冲过去帮忙总是三五分钟就被蚊子咬回屋,大呼小叫作痛苦状,引来父母关心,然后心满意足去吃妈妈准备的夏天美食。

二三十年后的现在,下定决心扎紧衣裤擦好风油精防蚊才敢出去侍弄父母种的老树和几盆老花,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树上的鸟鸣,想:这些花生命力真强,二十多年还在盘根错节地生长着,而那些来树上鸣叫的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那些鸟儿传宗接代的新生命?

酷热之后必有宣泄,热天憋出的暴雨是夏天的独有。

隐隐雷声在密密的阴云后面低低嘶吼,手机那时已经多次收到预警,路人行色匆匆,家里关闭门窗等雨来。

或者伴着炸雷或者裹挟狂风,暴雨的前奏音效有点吓人,带来的倾盆大雨对房屋土地道路种种击打也足以显示自然的威力。

每次临窗看雨,都会从暴雨的合奏中看到夏天的脾气,听到的夏天不仅鸟语花香草虫低吟,还有肆虐的狂暴震撼四野。

城市的大街上,自然的夏天之声很多会被生活噪音消解掩盖,而夏天的生活噪音因着酷热也被放大了,感觉每天出门都像戴着放大器一样的,加剧热度还加入更多噪音烦躁。

因而很多有假期人的避暑,未必一定要去哪里做汗流浃背的旅游打卡特种兵,而是找一间贴近自然的民居住下,听听夏天之声,有些声音是久违的,有些是陌生的从来没有听闻。

前时朋友带我们去威海附近的一个旅游点,旧村改造成适合旅居的民宿群。一个狭长的山谷,两边都是果树,樱桃正红杏子微黄很诱人,进到一家民宿里,管理民宿的大姐在剥竹笋,说民宿的后面有一片竹林和几畦菜,租客可以自己从菜园摘菜做饭。民宿南北两间都是炕,说最多可以住九个人。

这家的门前,山谷里淙淙流着山泉,那也是夏天的声音,夜晚万籁俱寂没准还能听到竹子拔节和花开蛙鸣。

想起三十多年前夏天在威海文登老家小住,父亲家唯一留守的是姑家的表哥。表嫂人长得美还特别能干,安排我睡在她家炕上。

早上朦胧中,听见公鸡打鸣和母鸡邀功咯咯哒,听见表嫂在外屋呼哒呼哒拉风箱做饭,一边和表哥说“鸡才下了几个蛋,给妹儿冲个鸡蛋喝。”

那种老式房子都是锅台连着炕,妹子我被热炕烤得不能再睡,起来去院子的井里压水洗脸,然后去菜园摘菜。

鸡飞狗叫羊咩咩猪哼哼,那会儿的农村比现在新农村民宿的声音更加原始和自然,但记忆很深刻。

听见和看见形成印象,因而每个人心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退休回家那年夏天,度了第一个没有期限不用请假和销假的夏日假期。

海边沙滩上闲坐,二十分钟不到就起身要走,老伴说:“你干嘛去啊?”回说:“坐在这里什么也没干,心里有点罪恶感,回去拿本书再回来。”老伴不让,说:“今天克服罪恶感,就在海边听海浪看海景吃个小海鲜。”

于是,那个夏天真的在各种潮起潮落中,听到看到过去不曾听到看到的自然,并且在认识自然的同时,认识生命和自己。

嬉闹的海边静谧下来的夜晚,涨潮的海水有时像一条白龙一样汹涌跳跃步步递进,咆哮的声音也层层叠叠涌来,那时会突然重新认识大海的多变和壮观,进而一遍遍确认自我的渺小。

后来,每逢去海边,老伴都会说:“去看看小白龙啊。”

那个夏天,各种不同的海浪很治愈,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闲坐一小时两小时到整个下午,都没有罪恶感,渐渐懂了丰子恺先生讲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的意境是怎样,又是怎样并不容易抵达。

在济南过夏天,上蒸下煮几十天不好受,可心静自然凉的调整也会听到更多夏天。

我认识的上班族小友,每天早出门一小时去大明湖或趵突泉或五龙潭看水听水,濯去夜里的燥热,然后清爽去上班。

济南的水系从南到北,充盈着夏天的声音,如果用心听会有很多水的交响。

晚上城市安静下来,各种虫鸣此起彼落很有层次,房子后面的河沟里有蛙鸣。再晚些泉城公园能听到蝼蛄叫,也有人说那是蚯蚓叫,散步时搅扰不到那些生灵,叫的声音挺大,有可能是卖力地求偶。

倾听夏天,是消暑的好方法。大汗淋漓时,心里很燥,静听每一种夏日特有的,都能细微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有时在面北书房写字看书,窗外夏天的鸟儿叽叽喳喳在树上忙碌着,偶有轻风略过,树叶沙沙响着,那种声音是枝繁叶茂的夏天才有的。

每个人都经历自己的夏天,每个人都有夏天的经历和故事。而倾听夏之声则阶段性被我们忽略。

想那些年上班,总是压力山大匆匆忙忙煞有介事的状态,看见听见感受到的都少于现在太多了,更不要说有哪种闲情逸致在身在心。

现在回望,之前非常看重的一些人和事都在模糊弱化,想起来淡然一笑,不是笑话自己曾经浅显,而是笑时过境迁,人的心境变化了。

木心先生的《云雀叫了一整天》,是很适合夏天阅读的诗集。大家熟知的《从前慢》收在这本书里,也有不太熟悉的一些诗,字字珠玑的短句,却意境悠长值得品味。

木心在《失去的氛围》中写道:

从前的生活

那种天长地久的氛围

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

从前的家庭

不论贫富尊卑

都显得天长长,地久久

生命与速度应有个比例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自然

人类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

失去了许多人

失去了许多物

失去了一个又一个的氛围

氛围是可感知的也是自己的心境。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回到过去,但现在也可以找到很多怀旧和创新的氛围。

那些有创意的民宿,开在山水云雾之间,吸引人的正是城市找不到的远离喧嚣的氛围。

近些年,户外野营用品的售卖数据年年提升,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很多公园都专为户外野炊露营辟出专用区域,济南有自然水源的南部山区,邻水边经常散落很多户外帐篷,家人或朋友结伴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

虽然也遗憾地看到不少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换个地方刷手机,但呼吸自然总是有些回归之意,而真的能无所事事心无旁骛静听夏天静听四季,是生命某一个阶段的顿悟,那样的氛围不单纯是环境造就的,而是心之抵达。

夏天很繁茂,“生如夏花之绚烂”,是我们对周遭自然的感应回应,包括倾听夏天的生灵之音。

氛围在失去,氛围也可找回。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只要倾听只要感受只要回应。

这个夏天,听到更多。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