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此刻出门,不论公差还是私旅,都是最好的季节。

  在秋高气爽的10月,每一处想去的地方都是收获之美。那绚丽,那肥硕,那美味,那多汁……望闻问切,处处皆惊喜。

  去远方,是我们的心愿。

  小时候,总想走得更远,见识更多的风景,认识更多的人,有更加不同的经历。大了,已经走远了,心里还有渴望,远处总是有未知有际遇有可能。即使老了,远方依然在召唤,力所能及的要去,儿女不愿意老伴儿不能陪,也还是想去。

  我的一位大姐,70多岁,自己跑去法兰西和俄罗斯,说要走一遍年轻时小说中读到的那些地方。在巴黎,她没有逛街购物,只是去巴黎圣母院寻找,在花神咖啡馆闲坐。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她却感觉到自己梦想成真无比兴奋。

  去远方,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等级差异。有些是想走就走的旅行,有些是蓄谋已久的构想。只是要去,去远方。

  这个金秋,远方最美丽的行程是去南极,或者说策划着准备着去南极。因为南极不是马上即到的远方,那个远方实在太过炫目和震撼,因此需要很多的铺垫与张扬。

  前不久,参与“新之航”南极之旅的推介,人未去,心已动。

  今年去南极的行程在11月底,那时正是南极的夏天。不是我们想象的寒冷,温度一般在0度到5度。应该说是最好的航线和最好的季节,还有非常好的船。

  去南极是追梦之旅,是物质精神到达一定层面之后的选择。有些人一辈子的夙愿是去南极。也有些人提南极色变,以为是吃苦耐劳考验体能之旅。

  南极不是想去就去说走就走的。首先囊中羞涩者无法成行。一张普通的船票会有10万元以上,这个远方对于物质条件是有要求的。同时,每年可以去的人非常之少。保护南极的措施早已有之:每一次登陆不可超过100人,一只船只能载200人,与动物接触有5米原则。不可带去和留下任何东西。

  因着这些条件,2013年中国只有1500多人去了南极。

  去南极,是推介行程,更是推介认识世界的方式。

  去过南极的人回来,睡在自己的床上,魂魄还在南极。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有轻重不同的南极后遗症。

  南极之旅的震撼使内心无法平静。去过的人不能驱除南极留在心里的印象,不能平静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有些人对于去远方有新的看法,有些人的价值观有更新甚至重启。因此,有人放弃了生意,成为行者,再一次安排去南极北极,无疆地游历在不同的远方……

  但多数人描述南极比较无语,少数人使用的语言很单调,听他们推介,无非是:美丽、震撼、不可想象、冲击……大概在南极的壮阔面前,语言已经无力。有一位叫曾敏儿的游者,写了这样的话:惟有泪水才配得上这无尽的又终将远离的纯净。

  对于去南极者的要求是:留下的是脚印,带走的只是照片。于是去的人长枪短炮带着很多器械拍摄大量的照片。但很多人包括土豪级人物,回来以后会很久不能整理照片。朋友鞠航说:自己或许永远不会去整理南极的照片。因为翻动那些记忆,也是需要勇气的。

  不想触动的南极记忆尚且如此,南极如何可想而知。因此把去南极当成去远方的站点,一定是有意义的。

  去南极的多是有钱人。有钱人未必都是土豪,是土豪也没有什么不对。财务自由总比囊中羞涩捉襟见肘要好。不论怎样的方式去远方,财务自由是首要的。

  但在这之前,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由和对于去远方的飞翔渴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人生理想已经被追求了很多年。现在大家能去和去过的地方普遍都多起来。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去过的地方就比爷爷奶奶还多;而爷爷奶奶们颤颤巍巍还想着很多没去过的远方要走一趟;年轻人有过游学经历的很多;中年人假期的安排也多是出门度假。

  除去很少最宅的家伙,一般人对于去远方的渴望都是饱满的。好奇、吸引、新鲜、体验,还有虚荣,引发着去远方发现和寻找。不同的远方,总会吊足远行人的胃口,还没有回来就开始期待着再次的远方行程。我们活得越来越丰富和充满个性,我们的去远方也是。

  普通简单的到此一游已经不能满足去远方的人。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停车撒尿再加购物的初级旅游,很不招人待见了。去远方,去哪里怎么去去了做什么,都变成了个性追求和个性生活的一部分。崇尚自由的人,去远方是脱离羁绊,包括来自社会、体系、家庭和自己的。

  看周围能走得远的人,都是心灵自由和无羁绊的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受到体制单位组织的管理;也和我们一样需要温饱需要赚钱工作;也和我们一样,有家庭亲人朋友需要打理;也和我们一样每天搅扰在繁杂琐碎的事物之中难以清净;也和我们一样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遭遇许多不开心甚至灾祸。但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脚步,他们自由的行走,去远方,去看去听去体验更多,认识更广。

  由此可见,行走的自由之前,需要先获得更多别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身份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财务的自由,进退的自由,取舍的自由……这些自由使得去远方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事实上,去远方并不都是坦途和享受,很多的远方路途险恶且相距遥远,也并没有美女佳肴恭候。但去过了,有征服感;征服了,有成就感。去远方的不同的人,怀有的目的不一样。远方,有时是终点,有时是起点;有时是聊以自慰,有时是壮怀激烈。

  想去南极的那些人,也不都是抱着崇高的态度出行,闲着没事阔得无聊的一定有,但去过之后,人们的情感在某些方面达到一致: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伟大与渺小的认知,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承诺,等等。

  也有目的明确去南极的。有年轻人在南极拍摄婚纱和求婚,有老年人在南极祝贺金婚银婚,有中年夫妇去度第二次蜜月,浪漫得一塌糊涂。

  去远方,举行一次终生仅此的仪式,是非常奢侈的设想和行动。虽然不是人人都做得起,却是人人都想得起的。或许,我们的远方无法抵达南极北极,但总有一个自由的跨越在等着我们,生命也许因此而别开生面。

  去远方的行走,不管远近不论长短,都是对自己过往的跨越:久已成型的藩篱、木已成舟的定式、成功学的慢性渗透、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跨越过去,走出去,去远方,发现其实一切皆有可能,不是非要那样,还可以这样。

  去远方的认识,不仅仅是对于彼地彼人的认识,更多的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自己可能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自己了。做更好的自己,在路上,在远方。

  该说怎样走,怎样去远方了。

  上班族每年的出门季,无非是公众假期、私人休假和孩子的寒暑假。而人多势众集中的出行,是去远方很大的阻碍。心情会因着拥挤、延误和设计不周大大打折。所以去远方是一件需要智力的事情。比较方案、备用方案、资金储备,缺一不可。如果是想周游世界,还有语言的障碍。行走,需要体力,需要心智,也需要一点勇气和运气。当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来临的时候,应该说走就走,不迟疑。

  如果是家庭旅行,应该制定一个完备周密的计划:一年的,三年的,长途跋涉去哪里,短途行动到何方。时间、地点、人员、资金,是的,必须做出去远方的资金预算,这是家庭的重要支出列项。衣食住行,行者为先。

  已经在路上的各位,去远方可能是家常便饭。有时因着公务匆忙繁重,出门并非美好意愿。不过,因公务行走也是行走,每一次行走都不会无功而返,即使没有谈成合同,可能会交到朋友,见识到不同的人和事,认识不同的自己。

  去远方,不是单纯看景,所有景观中人是最不可或缺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我们与他人互为风景的生活中,你是别人远方的风景,别人是你注视的目标。我们在游历中寻找发现未知。因此,远方才有魅力。

  去远方。

  祝各位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