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我有一个没事找事没话找话的公众号《林雨语林》,很长时间是日更,都是早上6:30发送。后来看到周末阅读寥寥,于是周六和周天给自己放两天假,不再更新了。

上个周日不发微信,原本可以睡个懒觉或晚点起来。但早上不到六点时醒来,想到冰箱里有半块老豆腐,需要买白菜做白菜豆腐,想到水果不多了,要买些应时水果……

于是鱼跃而起去集市,买了白菜和水果。回家收起来,准备了早饭,时间才7点,老伴尚高卧不起。哂笑自己,想:其实没这两样,日子不还是照样过吗?何苦要星期天去赶集赶这个时间呢?

是的,我们一辈子都在赶时间。

因为赶时间就一辈子都匆匆忙忙,似乎没有什么从容淡定的时段。

赶着上班赚钱养家糊口,赶着结婚生子,赶着开学季前完成作业,赶着假期旅行,赶着加薪提职,赶着健身强体……一辈子赶时间,赶得慌慌张张的。

老了,应该不赶时间了,都是时间赶你,却还顽固保留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不停脚地赶时间——这说的是我。

老伴说:咱家不是紧急集合就是急行军——这说的也是我。

和我一样的大有人在。

朋友买了新越野车,全家人去南方兜风转了一大圈。回来孩子说:以后你们自己去玩儿吧,我就不陪着了。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两代人的“时差”啊。既然休假,孩子一定是睡到自然醒的,可爸妈作息习惯是早睡早起,当过兵的爸爸也和我们一样会急行军+紧急集合。妈妈在这个时差中调节调解,嗯,可以脑补场景……

既然平时各种赶时间已经疲惫不堪,和退了休的父母一起休假也在赶时间,那以后还是各玩各的吧,非常理解孩子的心理。

早前和女儿一起出门时,同住一家酒店,说好了一起早餐,可她经常会发“起床失败”的信息。有一次说好早饭后出发,结果屡次起床失败导致午饭后才成行。

我着急老伴不急,说,咱俩自己出去玩玩呗。

赶时间这些小事的差异,估计家家遇到,也都忽略不计了。

遇到暑假寒假结束,似乎有孩子的家,都在说孩子赶作业这事,经历过这些了,不禁暗自发笑,想,这么小就赶时间,真是上了赶时间的套了。

可不是吗,我们一辈子都在赶时间。

这样那样,都受着时间的限制。回过头去看看步履的印记,有些赶时间赶得很有成效,有些则赶得不好或者没有赶上踩不住时间的节点,有些赶时间则完全是从众的人云亦云地赶,没有任何必要。

一些大事的赶时间说白了就是抓住机遇,同样的大环境中的机遇,有些人赶上了有些人没赶上,一步没赶上步步没赶上,这句话我体会太深了。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其实就是既赶时间又动脑子吧?

同时看准了一件事和一个小目标,赶时间达成和坐以论道耽搁,一定结果不同。

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轨迹,几乎都有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样的经历和经验。

这样的赶时间+有脑子,是有可能更改自己生命轨迹的。对此,深信不疑。

有时,赶时间就是自己创造机遇。这几年,躺平之声中赶时间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不能等着大环境哪儿哪儿都合适才起身赶时间,赶时间这事儿,既然是赶,那就做只早起的鸟儿才对。

但何时做早起的鸟儿,何时不必人云亦云去赶那些没用的时间,何时又该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呢?

面对选择,最难的部分是没有决定时的犹疑,一旦决定要做什么和做怎样的自己,阶段性的赶时间就是必然。大概,我们生命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阶段。

我自己最追赶时间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一次职业身份转变。之前我是播音员,照本宣科的播读。1986年,电台准备新年推出一档主持人说新闻的节目,很荣幸被选中做这档一个人的节目。

那时刚刚孕检呈“阳性”,高龄初孕,自己和家人对这事都是皆大欢喜非常重视。但我一点没犹豫地接过新工作,对领导和同事隐瞒了身体的情况,生怕因此被取消做这个节目的资格。

从设计节目到1987年新年播出,赶时间完成了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身。这个后来做了六年的集编辑采访和播出于一身的新闻节目,使我的职业路径更加开阔,个人能力被逼迫着提升,也才有了后来二十年的《林雨一刻钟》节目,也就是您现在看到的这个专栏的前身。

记得1987年春天脱去棉衣上班,遇到久未见到的同行同事,她说:你这是胖了还是“有了”?我说:有了。同事说:你话筒前能喘过气来吗?我说:喘得还行。

哈哈哈,喘气和身体笨重,都没耽误赶时间。在生命的路途中,遇到二选一、三选一的时候,坚定不移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去赶时间,一定是困窘多多,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后悔和遗憾。

因为这段赶时间的经历,我才养成了紧急集合+急行军的生活习惯。后来面对更加繁复的状态也才能应对,并且不仅职场如此,还带入休闲的退休生活,让家人跟着我不得松弛懒散。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那些“起床失败”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急行军和紧急集合,只是未必和父母节奏一致罢了。自己赶自己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这个时间段的事情,有些事确实是过时不候,因而赶得累点也值得。

我1987年出生的孩子,现在正在赶时间。做了妈妈,还想做点别的,成就自己的理想。有时看到她早上五点起来开始新一天,有时看到她为上学的孩子准备带着的午餐,有时也听她吐槽日子的不易。

时时会想:每个人的命运中都有赶时间。有人赶得早有人赶得晚,但所有的赶都是改变,渐变或突变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命运。

对此,我们这代人最有体会。因为总是在合适的时间没做合适的事情:该读书时上山下乡,该谈情说爱时上夜校补课考学,该成家时忙着找工作……所以我们的上半辈子都赶得很累,赶上多少是多少,赶上的那部分,基本决定了后半辈子的状态。

其实,哪个时代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相同的大背景下,个体差异大,只是现在对多元生活的选择,赶时间的内容和做法也在不断变化,自己的时间自己赶。

不过,赶时间,有时也未必都是迎头去做,有时放弃也是赶时间。

不少女性退休前有一次五十五和六十岁的选择。选择五十五岁离开职场的,多数是为了赶时间进入人生更加自由自在的阶段,这个选择很可能对晚年的生活和身体状态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因为五十五岁还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抢出这五年能做很多之前想做没有做的事情,未必要做出什么成就自己,仅仅是去冬暖夏凉的地方看看落日晒晒太阳,也是理想中的闲情逸致得到呈现了。

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选择,感觉放弃某些世俗追求而另辟蹊径的生活,真的也是赶出很多更加能做自己和享受生活的时间空间来。

赶时间,一定是有着多种看法和赶法的。

我们赶时间,时间也赶着我们,说话间就到了十二月。好多事没有做,好多事没做好,都赶着年底做了,不然一翻篇就是明年了。

赶时间这事,有压力,可也有成就。不说职场,仅仅家长里短的琐事,赶时间做了,还会马上心情豁然开朗,如果拖延和假装看不见,那件事放在那里时,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情绪的。

不过,有些事必须赶时间,有些事就不必赶时间了,比如非要周日早起买个萝卜白菜的。

最可笑的是,那个周日早起赶时间去集市买了白菜和水果回来,两个小时后美团买菜也送来了这两样——原来是头天晚上睡觉前下单买了,赶时间的我完全忘记了这一码事。

乘坐飞机日行千里万里,无疑是赶时间。赶时间出差出游,赶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达成更多的目标。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健康,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