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欢迎乘坐山东航空,欢迎阅读《新航空》。

2013年6月《林雨一刻钟》专栏,在山东电台收官。

同年10月这个专栏高升到机上刊物《新航空》,首期写的是《坐飞机》。

然后,每个月一期期写下来,不知不觉间居然十年过去,120期《新航空》,120期有文字有声音的《林雨一刻钟》。

2013—2023,快速闪回十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成熟了这么多,我可以倚老卖老说:哦,我老了这么多,头发悄悄变成了奶奶灰。

如果十年前您乘坐山东航空去度蜜月,或许现在孩子也有七八岁,可以带着四处游历了。又或许十年前您带着少不更事的儿童出行,今年则去送孩子读大学了……

十年铺排开来,很多场景可以如此列举,不是想象,而是我们亲历的十年岁月中,成长成熟衰老消逝,自然与人都在年轮中变化着。

这十年做了什么?

这是个日常随口的问题。不悉数成就,仅仅说个流水,似乎都会要费点神想想才能说点主要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都习惯自诩活在当下,还是忙忙碌碌的活在当下,工作的日进度月计划年增长,家里的还贷择校养老,种种事务充满着每一天,对于过去日子的梳理不太费心留意。

我也是。

回家成为退休大妈。虽然日子和上班完全不同,内心的节奏却一点没有变,总是狗撵一样的赶着做事,每天无非买菜做饭打扫购物这些小事,还动辄写个清单贴在记事板上,唯恐哪里空挡和缺失。更加资深的退休老伴哂笑我:不是急行军就是紧急集合。

就这样,每天每月每年的日子,十年过去了。

十年,我们一同经历了很困窘的三年。这三年教会了我们很多,更深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渺小,认识到相互间的善意相对有多重要,还学会了在无可奈何中怎样更好保护自己和家人。

同时,三年中也显示了每个个体生命的顽强坚守,使得生活与生命一直在继续和延续。新生命诞生,新学年入学,新岗位履职,新家庭组成……非常态中显示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淡定从容,最该是得到赞赏的。

前推七年,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所难所困惑。但自我突破从未停止,再难的时段,也还是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重建自己的信心,然后找到路径和出口。社会因此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改变。

非常开心的是,因为《新航空》我没有错过岁月。十年,所有经历过的事情和周边人的际遇,在《林雨一刻钟》专栏都有时时的表述。如果打个题目列出来,洋洋洒洒120期,也还挺唬人的,或者可以结集出版,说百万字写作笔耕不辍云云。

笑谈而已,这不是我想做和会做的。

因为这个栏目的存在,使我在十年中持续保留了细致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习惯,保留着按时完成作业交稿的习惯,并且迅速把这件小事流程化:每月15号交稿,月底前录制音频,每月1号在“林雨语林”公号同步《新航空》文字、音频更新。

这使我越发确信:我这个紧急集合+急行军的习惯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也因此非常感谢《新航空》一直保留着《林雨一刻钟》栏目。在网络时代,机上读物《新航空》一枝独秀般一直以优质的内文和印刷质量名列同类杂志前茅,能在如此好的平台每个月唠唠叨叨写3000字、说一刻钟话,真乃幸事!

十年的记数生命,日子就和飞一样。

应对着退休老太太的身份,十年中我荣幸地晋升为姥姥,说明女儿已婚已育,没有选择当下的不婚不育。我也就不用像很多唠叨妈妈一样催婚催育招人烦了。因此也会经常慨叹,十年间太多的变化令我们猝不及防。十年前谁会推算出现在的婚育观会出现如此的变化呢?

同样,我们也没有预想到懒人生活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还带动了快递、预制菜等相关产业;没有预想到老年人的养老有更多样态的选择等等。我们身处其中,有些变化感知不很明显,但十年回眸时,发现: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

十年前,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住大房子。空间感和视觉效果好,家具和电器都可以更多更大,还可能招待更多的亲朋好友。但十年后的现在,我选择住在一百多平米的老旧房子里,经常精简家里的器物和用品,包括书籍。而喜欢这里只是因为这个房子离医院、公园和购物中心都很近。也因为邻居们都熟识,彼此间常有来往。大概由于我长的比较像不会做饭,于是左邻右舍经常会在饭点给我送她们做的包子饺子韭菜饼,被投喂的感觉很亲切。

之前,逢到周末,总见到邻居们拉着购物车买很多食材,大呼小叫说“今天俩孩子都来家”!现在即使节假日,孩子们也不来父母家吃饭了,怕累着父母,都是开着车把父母接出去吃饭或者带他们旅行。

变得越来越小(老)的老友偶尔见面,没人再谈人生和理想,没人再夸当年勇,最多的话题是各自身体的状态和养生心得。因此也就在不多的社交中选择年纪小于我的人,以期获取更加积极多样的信息,填充逐渐狭小的心灵空间。

十年间,每个年龄层面的我们都在突变和渐变中,找回自己找到平衡的自我。

年龄和收入区分的社会层级更加鲜明,“你的世界我不懂”成为常态,快时尚中差不多所有人都有被时尚抛弃和落下的感觉,育儿焦虑成为中年父母的通病……很多新的变化,需要我们用时间来调整适应。

服侍父母晚年时常常想:多子女家庭尚且如此困窘,将来一个孩子该会多做难啊。现在老了,一点没有麻烦孩子的意思。好多老年人早早考察了老年公寓,还有清空房子直接搬去养老社区的,在老去之前,很多老年人把后面的事情梳理得门儿清,不给孩子添负担。

不得不说,我们一直不愿涉及和缺课的生命观教育,在这十年间好多人自学成才了。直面人生,直面人生困境,谁说不是一种勇敢的生命态度呢?为什么不呢?

虽然这十年中,和大家一样,我家里也有不少走势悲观的变化。但身处其中,也只能面对和应对。谁家锅底没有灰?没有人的日子风平浪静,能波澜不惊,就是水来土掩的能力比较强,或者钝感力,不会大惊小怪,要不就是深藏不露——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特质。

经常说,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生活当然也要解决问题,问题不会跳过某些人,基本是合理分摊给你我他的,我们这些具体的你我他只好想方设法应对,并且尽可能应对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及格线吧。

《林雨一刻钟》栏目十年前高升到机上读物《新航空》,提升了高度的同时也扩展了空间,使我通过这本期刊找到和相识不少朋友。谢谢各位放下手机阅读一本杂志,也感谢关注“林雨语林”公号。

十月,最长的假期之后,日子即将进入一年的尾声而自然收紧。

每一年的秋天都是独立核算的,当然也会叠加累计和比较,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目标:总体是否比上一年有量和质的提升,口袋里的钱是多是少,足迹所至是否更深远,心灵的开合自由是否更阔达……

现在的春种秋收,个人所寄予希望的事情因年龄身份地域种种不同而目标不同,但最基本的祈盼是亘古不变的:大家都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华秋实好梦成真。

感谢乘坐山东航空,感谢阅读《新航空》杂志。

祝您旅途愉快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