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社会,我们很习惯使用高配和低配来说事儿。
同品牌的一款车、一部手机、一件电器、一个社区,从低到高分档配置,价格会差别很大。
我们都会遇到配置选择的问题。想买台家电,想换辆新车,买部新手机,同品牌下估计就要挑花眼了。买最便宜的吧,怕配置太低,很快过时,而高配不但价格高出很多,有些功能还不太了解,很怕交了智商税。遇到诸如此类的选择难题时,会想起有位聪明的朋友告诉我的:不知道选哪款时就选基本款,既满足基本功能,又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有用。
照此办理,买到的所有产品的基本款,果然价格适中简约实用。
配置的不同,体现在价格。现在大家也拿高配和低配来说普遍的生活状态。
曾看到有人面对孕妇挤公交车,议论说“这么低配的生活还要孩子干嘛?”一时间引发很多热议。每个人在不同角度都有太多可以说的道理了。
如果要我说,绝对认为孕妇乘坐公交车是个挺正常的事,原本怀孕就不是生病,只要不是剧烈反应该干嘛干嘛就对了,很多孕妇基本不耽误正常工作和生活。记得自己怀孕时,一直到坐在桌前播音够不到话筒了,才遗憾地提前一周休了产假。那时的公交车才叫人挤人,每次回家都吓得我妈直说:不要回来看我们了,自己在单位小屋待着吧。
时过三十多年后,女儿怀孕时,我们也经常一起坐公交车出门,并没有感觉是委屈她。现在的公交车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也不是非常拥挤。女儿工作到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才飞去和丈夫团聚,在机场不顾她反对我坚持给升了舱,说十几个小时坐着,脚会肿胀起来,太不舒适了。送别她时,笑着说:你是咱家第一个升舱的人,回头给我说说感受啊。
是的,我们一直就过着这种标配的平凡日子,在自己感觉基本舒适的空间里。因而也很少关注别人秀出来的各种物品、不同状态的高配。说孕妇乘坐公交车是低配生活,又说这种低配生活的人不该生孩子,我就很难接受。
但三观不同、生活经济基础不一样。有人认为高配的孕妇生活要有私家车专职司机伺候才对,基本就是横草不拿竖草不动才行。大概现实中也真的有这样的高配,从备孕开始处处高配,以期养育出与众不同的高配孩子。不仇富,毕竟现在的生活档次高高低低太多不同。对低配和高配,也是见仁见智,存在决定意识吧。
崇尚更好的生活,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日子,这是大家都接受的观念,太多人在践行追求更好的高配。在漫漫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中,每个人其实都会有低配到高配的过程。
小朋友最近要搬入新居,不是买来的新房,是同价位的租房,只是条件更好,拎包入住免除各种老破小房子的杂事叨扰,非常替她开心。这些年眼见着她毕业后进入城市的步步历程,从不谙人世不知愁的文艺青年,到开始一点点配置打理自己的生活,步入渐次稳定优质的生活状态。
亲近小朋友的生活状态知道,每个人的低配和高配,有时别人是不了解的。这位小伙伴虽然物质生活滞后同龄人几条街,但精神追求却是有与众不同的高配:攒点钱就去周边国家独步一圈,周末高铁去北京上海看戏听音乐会,在家追剧写剧评……
因而,也很难从表面来评价高配和低配,如同不能简单断定富足和贫瘠一样。只能自己去理解低配和高配生活,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高配。
经济受困到财务基本自由,是很艰难的路,但是必走。我们这代人都曾算计着花工资还撑不到月底,家里用蜂窝煤取暖和打扇纳凉是标配。谁的孕期也不能休假,还必须挤着公交车上下班。那时抱着女儿,经常公交车上站一小时,也并没有怨言。大家都是这样生活。过来了,生活改善了才看出曾经有过的低配。这样的低配这样的生活,现在也还会有,只是表现的不同,人群分布占比不同。
我们这些有低配基础的人,渐渐走入自己的高配,都能擎住,会珍惜得来不易的高配。但即使回到低配,也安之若素接受,并且还会倾尽所能不断改善,把收入不多的日子过得有趣有味道。
现在的衣食住行中的高配是什么?普通收入的人理解,无非是有车有房有稳定收入有积蓄,但更高收入层级的人不觉得这是什么高配,他们的高配选择,中低层次收入的人不了解。生活配置的追高无穷尽,追高的内容到形式也多样呈现。前时,上海的奢侈品店十几万的自行车售罄,还有不少等货来的登记。有钱人的生活我们是真的不懂。
因而,低配和高配把阶层区分得越来越明晰,不同阶层中的交集也就渐渐地少了。有一次参加聚会,结束时公交车收车了,朋友们都开着车回家。看到我们没开车,有朋友说送我们,但我们婉拒,月色中散步回家。朋友到家便微信我:你这么环保低配啊!这话是夸我们,虽然态度有点居高,不过不在乎。
低配高配都是自己选择,个人的质地不会因物质低配而低下,追求高配也不完全都在物质层面,总有精神层面的高配需要寻找配置。但两者不该参差,不该过于悬殊,这一点现在大家都看得挺清楚的。
追求财富自由的过程一般都是由低配逐步走向较高层面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少虚荣攀比的追高引发的消费升级,生活中挺常见。物质和精神追高的差异,也是经常被提醒的社会现象。因而生活中,我们靠着强大的内心来支撑自己前行,同时,心理素养的建树和高配应该与物质追求同样重要不可缺失。
如果对于物质欲求的尺度没有自己的边界,一味追求高配,也会因此而迷茫。社会生活,现在是多元呈现。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多元个性的。高高低低,相互交叉,成为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格局。锦衣豪车遍身罗绮者的高配,也会有低端表现掺杂。而低端收入的生活群,也有生动有趣的灵魂。高与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不必因自己低配自卑,更不能高配就傲慢高人几等。虽然物质的高配真的显示阶层,但也需灵魂的同步,高配才尊贵。
同样,安于现状的低配也不可取。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艰辛努力是宿命,每个人都不可逃避。付出和得到,由低到高,自己可以掌握的尺度原则。高几尺低几寸,也都由自己决定,真不用横竖比较,盲目追求高配。
一贯标配低配的我们,也有自己的高配。出于好奇,我会购买新奇的家电和家居产品,很早使用洗碗机干衣机无线吸尘器,还会比较频繁地更新电脑手机,用别的老太太买十双鞋的价格买一双新科技跑步鞋,冰箱里储存预制菜和即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来我家的朋友惊叹厨房用品的新潮和不同,也会问:你的家具太简单了吧?是的,之前一直都是自己组装最简约的宜家家具,不会重金买红木家具,也不会买不实用的高端家电。早几年买油电混用的SUV小型车时,也选了价格最低的标配。
自己的生活,自己配置。和钱关系很大,没钱无法配置。但也不完全是钱来决定,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不要钱也不会进入生活,而喜欢和适合的也会高价位买来变成生活方式的组成。个性化,不是随便说说或标榜的,而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个细节中。
前时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家的厨具非常好。单是一个组合刀具就令我垂涎,因为之前看过这套刀具的价格,迟迟没舍得下单。她家的锅具也都质地精良,一套父母留下来的老破小房子,被精心改造的特别宜居。虽说没有沙发电视,但阔大的餐桌餐椅成为家里的中心地带,简直是头等的舒适度。
因而感觉,用心配置的生活,彰显个性,也表达综合素质,并非只是钱决定一切。
那就安心精心配置自己的生活,奢俭由人,高低自知,挺好的。
才过去的夏天,很多年没有的高温,炙烤和蒸煮着我们,真是太过高配了。
安然度过这个夏天,走过四季,找寻自己的最佳配置。
祝您旅途愉快,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