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林雨。

以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林雨一刻钟》20年。因此自诩为"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节目主持人"。我这个主持人不怎么入流,我的节目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因此20年就有很多文字堆积。整理了一些, 出版了《林雨语林( 左右卷)》,我就收官啦。但闲散了没几天,突然收到《新航空》和中国山东网的召唤,说要把《林雨一刻钟》在杂志和网站上同步开设专栏,有声的节目变成了融合文字与声音的世界,这使我受宠若惊又惴惴不安:高兴的是竟然变成了"不是最老也是更老"的专栏写手,不安的是怕写不好有辱使命,人家不给发稿费呀。

好了,闲言碎语不要讲。2013年10月1日开始,《林雨一刻钟》,每月1日与您相约。希望得到大家的会心一笑、会意一瞥。

在我们家,写封家书是一种常态。

微信时代,也会每天碎片聊天,但时常不短的,会用文档形式写封信给女儿。遇到一些纠结的事情,女儿吐槽后也会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就戴上老眼昏花镜,很正式地或就事论事或顾左右而言他写封信。

在一些纪念日,我会主动写信。今年六月女儿生日这天,正逢她要参加飞行课目学习大考。之前她也是紧张和焦虑,因而这次没有说习惯的“生日快乐”这些词儿,而是写了如下的话:

亲爱的孩子:

今天你生日。知道你在忙着大考,这大概也是天意,让你对这个生日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一个纯属自己找的学习和考试,开始你35岁要跨越的一个高峰。但我知道,学习飞行是你早年就有念想,只是碍于条件不成熟无法启动。因而在年初你和我“说个事儿”的时候,我表达了无条件支持的态度。

在我们崇尚满足现状和中庸的生活提倡中,坚强被作为美德表扬着,如何的坚强后面其实很多的隐忍煎熬和对现状的不敢、不能挣脱的无奈。而勇敢,并没有被更多的认识与拔高。从你蹒跚学步到独自去幼儿园、上学到选择配偶和生活所在,看似柔弱的你,内里一直有着别于他人的勇敢。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现状……一次次,有时顺理成章,有时在泥泞中爬起来,再次尝试。

这次的学习,艰难是预知的。

因而今天要来的考试,虽然考过的人比例很小,多数人都需要一考再考,但我知道你会尽全力,过不过都是一次积累的体验,为着日后的天天向上。

有时知道你夜半还在复习准备,会想:假如她不是我的女儿,也一定会想办法认识她,和她做朋友,以她的勇敢来激励自己甘于平庸的生命。

但命运眷顾我,使我和你成为母女。在我的生命中,你是希望之光。不是世俗的“成功”和“优秀”,而是更勇敢的探索与寻找更多的可能。并且在不断的寻求中感受到真实的自我,不比较不对抗,找到需要。

记得这个难忘的生日,为这个生日你的答卷已经是满分了。

结果,女儿过了这场考试。

告诉我时轻描淡写说不是很满意,急着回家处理积累的家务,一地鸡毛。

能和女儿成为最好的朋友是妈妈的喜悦,尤其对比现在不少亲子关系中沟通不畅,还有点成就感。虽然,我和孩子也是经历过不少沟沟坎坎才达成今天的平等平和的朋友状态。

我们的生活经历和大家一样,每个章节都没有落下。我曾在职场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很疲于奔命,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更年期遭遇青春期。在相处不易时,在遇到问题时,在彼此需要时,我会用文字来替代语言。因为文字是单向的,没有你来我往的语境干扰情绪,也容易理智地把一件事说清楚,精准地把情感表述的准确。

几乎,所有的经历和大事小情中,都留下只有那时情境中才可能写出的书信来。渐渐,地理上母女离得越来越远,情感的距离却越来越近。可以分享分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尤其在女儿也做了母亲之后。两个人真的成为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靠书信维系亲子朋友关系的方式却并不鲜见,很多家庭都曾经和正在这样做,以注重家庭关系的深层沟通与滋养。

2018年,龙应台出了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美君,正是龙应台当时已经失智的妈妈。写这本书时龙应台年过六旬,她放下别的最好的朋友和尘事,回老家陪伴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美君。19封信都值得阅读,整本书应该收藏,给自己和留给孩子。面对失智亲人,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龙应台与无法听到自己心声的妈妈进行不能抵达的对话,谁说不是与最好朋友的低声絮语呢?

疫情阻隔,已经两年多不相见。2022年新年,把《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作为新年礼物寄给女儿,希望在我还没有失智之前,我们能有更多的书信往来。

一个家庭,传承的东西很多,从基因到精神再到物质,林林总总。不能不说,现在的传承挺丰厚的。但遗憾的是,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谐也不亲密。父母和孩子,再到孩子的孩子和父母,几代人之间,能成为朋友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是理想很丰满,进入琐碎的现实,理想便成为纸上谈兵了。

因血缘关系形成的爱,一定是绵绵不绝的。可相爱容易相处难,成为朋友首先是想不想,再就是如何做。新式父母,几乎都会想和孩子做朋友,但这是一生的课题,还没有标准答案,真做到满分的,估计也寥寥无几。

人都有情绪的,情绪会左右行动。很小的孩子开始就会有情绪冲动,家庭成员经常发生、每天重演的戏码,哪个家庭谁也不能杜绝。

女儿的女儿小鱼,和爸爸一起闹脾气时会尖叫,妈妈听见有时就直接吼回去,然后再讲道理。吼过之后心里也会悔,经常和我诉说自己的愧疚。

这些我都经历过,因而一般只是听她说,不会表示什么。因为知道,和朋友诉说未必要听朋友的意见,而是在说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情绪。做朋友,不能随便转换角色,要是依着姥姥的意思,指指点点说东说西,那这朋友就做不成了。

和女儿做朋友,时空,年龄,阅历,都会有阻隔,我们也会时好时不好的,不过始终在努力。是的,如果不努力,就做不好或者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好朋友。亲子之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微妙。

我年轻的朋友,经常会吐槽父母。听到时就想,父母也经常吐槽孩子呢。可最后,爱不会改变,但成为朋友?成为朋友,不是大概率的结果。至于为什么,就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也是一样的。浇灌心灵之树,亲子都健康茁壮成长,每个家庭做法不一样,收获自然有差异。在传统的孝道难以渗透时,爱的涓涓细流是日常的言行,成为最好的朋友也自然涵盖在其间。

无疑,我和女儿是最好的朋友。我一直非常努力,跟上她的步履。不然,无法更深更广的交流理解。在有些阶段,我们也曾疏离。爱,没有减弱,相处却真的有些难度。我们母女都敏感脆弱,彼此不说明的一些事情,不愉悦后都会暗地里自省反思,还有等待。我的等待更多,很多事需要时间在岁月的河流里沉淀,最终汇集一处。

随着阅历的加深,女儿知道很多我没有说的想法,在我特别迷茫的时候总会指点迷津。很多事虽然是调侃而过,但看透彼此心事才会如此。有时也会闺蜜般吐槽,像最好的朋友般口无遮拦。

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母女成闺蜜。女儿戴了牙套,说每天要打理,如何吃饭如何喝水,井然有序。我就打趣她:“带着牙套能接吻吗”,她说“轻轻的还行,又不是每天都激情四射”。

嗯,母女情深,层次很多。做最好的朋友只是其一吧,还有很多母亲女儿情愫专属。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但这句话,父母不敢轻易说出来。当下,父母和孩子间了解不够,因而做朋友的基础相对也薄弱。

孩子心智成熟的过程中,会和父母疏离。很多时候做孩子的朋友,应该是不打扰不越界,一边待着去。等孩子成熟到升级阶段,再续友情。既然是朋友,关系不仅平等还要相互依赖支撑,强弱均等朋友才可能做的比较健康安然。

记得孩子小时候经常会说我“你想和我做朋友,要好好做,不能随便训朋友更不能打朋友”。现在把这句话还给这位朋友:“妈妈朋友现在变老了(小了)不能随便训朋友更不能打朋友”!

最好的朋友是岁月的文火熬制的,亲子关系的朋友也是,不着急不勉强,慢慢经历、慢慢交流,慢慢做朋友。

有女万事足,有女为友万事足。渐趋老去的现在,感觉更鲜明。

好好捧着这份一生的情谊与爱,珍惜彼此,珍惜无可替代的最好的朋友。

祝您旅途愉快,平安健康。